中國石油網消息 (記者王志田)“追著找,靠實挖,斷層抱出‘胖油娃’。”12月15日,大慶油田薩北開發區斷層附近35口采油井日增油200噸。大慶油田井震結合精細構造描述技術已成為精細開發斷層剩余油的常規武器。
斷層是斷裂面兩側發生明顯相對移動的斷裂構造。隨著油田開發的深入,大慶喇薩杏油田厚層儲量比例逐漸降低,薄層儲量比例逐漸提高。尤其是進入特高含水期后,剩余油高度分散,但斷層附近剩余油相對富集。隨著大慶勘探開發研究院井震結合精細構造描述技術的攻克,斷層已成為大慶油田挖潛剩余油的有利區域。
今年年初以來,大慶勘探、開發、鉆探系統擰成一股繩,依靠井震結合精細構造描述技術,主動靠實,聯合發力,精細刻畫斷層空間布局,在斷層邊部部署多靶點井位。在釋放斷層區剩余油潛力上,取得四大成效。
一是發展形成井震結合小斷層識別技術,形成了“井斷點引導、地震趨勢控制”的三維集成可視化井震結合構造描述技術,有效解決了斷距3米左右低級序斷層識別問題,使斷點組合率由78.5%提高到94.3%。
二是發展形成井震結合整體構造建模技術,建立了大慶長垣7個油田2567.7平方公里的油層組級整體構造模型,覆蓋率100%。
三是落實主要斷層控制的地質儲量,主要分布在薩南、薩中開發區,延伸長度大于1公里的226條斷層區,地質儲量2.75億噸。
四是形成4種斷層剩余油挖潛模式,即大斷層附近整體部署高效井挖潛、較大斷層附近零星設計高效井挖潛、復雜斷塊區注采系統調整挖潛、斷層附近常規措施調整挖潛;部署挖潛高效井309口,增加可采儲量1887萬噸。
“過去只是單純依靠井的資料來認識斷層,對斷層的認識仍然存在不確定性,因此總是想‘躲’開它。現在有了可靠的技術,我們就要追著找、靠實挖。”大慶油田勘探開發研究院地震解釋二室負責人告訴記者。截至目前,斷層附近設計新井64口,完鉆22口,投產17口,平均單井日產油11.2噸,挖潛效果喜人。
標簽:
相關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