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將發揮公司能源化工行業的產業優勢、相關國家的資源和市場優勢,取長補短、互惠互利、合作共贏,在石油天然氣、煉油化工、倉儲物流、貿易、工程、技術、裝備制造等領域開展緊密合作
讓我們的目光回到今年2月的福建省泉州市,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國際研討會現場。
會上,不少中央企業的代表介紹了自身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特別是與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合作的情況。其中,中國石化發展計劃部(對外合作辦公室)有關負責人的發言引起媒體的廣泛關注。
“中國石化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有著良好的合作基礎,這些國家和地區一直是公司‘走出去’的戰略布局重點。”該負責人表示,中國石化與這些國家合作具有互補性,中國石化的產業升級和向境外轉移的發展思路,可與沿線部分國家促進經濟發展、提升就業率、升級制造業產業鏈的發展規劃相結合。未來中國石化將充分發揮能源化工行業的產業優勢、相關國家的資源和市場優勢,取長補短、互惠互利、合作共贏,在石油天然氣、煉油化工、倉儲物流、貿易、工程、技術、裝備制造等領域開展緊密合作。
中國石化加快“走出去”步伐,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有良好的合作基礎
自1998年重組以來,國內油氣產量不足、原油進口需求大,一直是制約中國石化持續健康發展的瓶頸。
進入新世紀,集團公司黨組審時度勢,制定并加快推進“走出去”戰略,與世界上60多個國家在油氣勘探開發、石油和煉化工程服務、原油、設備材料及石化產品貿易等領域開展互利合作。其中,包含大多數“一帶一路”沿線國家。
在油氣勘探開發領域,中國石化在“一帶一路”沿線10個國家從事油氣勘探開發業務,包括“一帶”的俄羅斯、哈薩克斯坦、蒙古,“一路”的澳大利亞、印度尼西亞、伊朗、也門、埃及等國,擁有或參與17個油氣資源投資項目,總投資240億美元。在煉油化工領域,公司在沿線5個國家從事煉化倉儲業務,參與5個下游合資項目,總投資40億美元。
除了資源戰略,中國石化還積極推進工程技術服務“走出去”,主動參與國際市場競爭,拓展發展空間,有效提升了公司在國際舞臺上的品牌影響力。截至目前,中國石化共向“一帶一路”沿線22個國家提供石油工程技術服務,2011~2015年累計簽訂服務合同800個,合同額約120億美元。煉化工程方面,“十二五”期間,中國石化在“一帶一路”10個國家共執行49個承包合同,執行合同額83億美元。沙特阿拉伯、科威特、哈薩克斯坦、埃及、印度尼西亞等成為中國石化工程技術服務重點市場。
國際貿易方面,“十二五”以來,中國石化與“一帶一路”沿線20個國家開展原油貿易合作,年均進口原油超過1億噸,年均進口額約700億美元。中東地區成為我國原油進口的主要來源之一,對保障我國能源供應安全具有重大意義。中國石化與沿線11個國家開展成品油進出口貿易,累計進出口額約180億美元;與沿線18個國家開展化工產品進出口貿易,累計進出口額110億美元;與沿線15個國家開展設備材料進出口貿易,累計進出口額30億美元,成為活躍在國際能源舞臺的一支重要力量。
中國石化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合作具有很強的互補性,進一步推進合作面臨良好機遇
專家分析認為,國內石油石化企業“走出去”之所以能取得成功,除自身獲取資源、拓展市場的需求外,同合作方“互補性強”也有很大關系,這奠定了雙方進一步推進合作的基礎。
當前,我國經濟發展面臨能源資源約束,結構亟待調整,一些產業需要轉型升級,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任務艱巨。中國石化也面臨產業升級的壓力。
“一帶一路”沿線部分國家資源優勢突出,促進經濟發展、提升就業率、升級制造業產業鏈的愿望強烈,并且急需外部資金與技術。中國石化在這些國家開展投資合作,有利于開拓國際市場、發展對外貿易,為國內產業發展提供更加廣闊的市場空間,為中國產業轉型升級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機會。與此同時,這些投資合作項目給沿線國家帶來了資金、技術和設備,提升其能源及裝備工業能力和水平,延伸產業鏈,提供就業機會,帶動這些國家實現經濟發展。
而這些國家的持續和良好發展也將促進區域經濟貿易合作共同繁榮,實現區域經濟和社會同步發展,將經濟互補優勢轉化為持續合作優勢,共享合作之益,共享互補之利,實現共同發展。中國石化近期在印尼等國尋求煉油、煤化工等項目合作機會就具有這種互補性。
記者也觀察到,我國“一帶一路”戰略構想在實施過程中,政策利好凸顯。絲路基金將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基礎設施、資源開發、產業合作和金融合作等有關項目提供融資支持,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會為基礎設施項目建設提供資金支持,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也可幫助企業獲得更優惠的融資條件。同時,低油價也為中國石化進行海外收購、低成本運營創造了條件。
“十三五”期間,中國石化將抓住發展新機遇,拓展合作新空間
在深化油氣合作方面,中國石化將繼續強化項目合作的深度交流,在加大油氣開發投資力度、提高開發技術水平的同時,進一步延伸產業鏈、價值鏈,拓展合作領域,依托重大重點項目,協助有關資源國進行能源產業的現代化改造。同時,增加能源多領域的經濟技術合作和投資研究,提高資產集中度和投資成本控制能力。
開拓石油工程技術服務方面,中國石化將擴大范圍、完善模式,由單一承包商向綜合服務商發展,提高高端業務比例,拓展石油工程項下貿易業務,推進合資合作,建設研發中心。與此同時,通過為境外項目提供工程服務,中國石化也可帶動國內技術、裝備和材料的出口,在降低所在國項目成本的同時,也將帶動國內技術研發和裝備制造業的發展和升級。
作為一家能源化工公司,中國石化在煉油和化工方面具有先進的技術和工程優勢,特別是具備建設千萬噸級煉油、百萬噸級乙烯和煤化工等大型項目及其配套工程的施工能力。公司將結合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煉化產業升級需求,提供煉化工程技術服務,提升煉化企業能效和減排水平。
未來,中國石化還將繼續加強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在原油、成品油進出口貿易方面的合作,開展多方位、多層次、多渠道溝通磋商。尤其是依托“一帶一路”對東南亞、歐盟、中東等主要區域的輻射效應,在原有的基礎上開拓和塑造周邊地區的區域市場,采取多樣化的貿易方式,逐步擴大石油貿易規模、提高貿易額,增強踐行“一帶一路”戰略的主動性,實現互利共贏的貿易局面。(記者寧彬)
新聞鏈接:“一帶一路”戰略
2013年9月、10月,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出訪中亞和東南亞國家期間,先后提出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一帶一路”)重大戰略構想,順應了人類發展的時代要求,體現了中華民族的歷史擔當,得到國際社會高度關注。
“一帶一路”輻射范圍涵蓋亞太、東北非和歐洲,總人口約44億,經濟總量約21萬億美元,分別占全球的63%和29%。《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強調,要堅持開放發展,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秉持親誠惠容,堅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則,完善雙邊和多邊合作機制,以企業為主體,實行市場化運作,推進同有關國家和地區多領域互利共贏的務實合作,打造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開放的全面開放新格局。
標簽:
相關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