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已經在我們手上。”11月4日,法國駐中國大使館核能參贊歐德銘在于北京舉行的第二屆中法核燃料循環后端研討會上談及中法核能合作的廣闊前景時,熱情洋溢地表示。最近的20年,他始終關注中法兩國核能領域的合作,參加此類的高端研討不在少數,而此刻坐在臺上表達這一觀點時,他的心情與以往不盡相同。
就在頭一天,法國總統奧朗德剛剛結束了對華為期兩天的“旋風”訪問。在他訪華期間,中核集團將在阿海琺向法國電力集團出售核反應堆制造業務后,對阿海琺進行注資的消息爆出;中國國家原子能機構與法國原子能委員會簽署了《關于成立核燃料循環后端雙邊高級別委員會的備忘錄》;中核集團與阿海琺集團簽署了《關于資產和產業合作的諒解備忘錄》,與法國電力集團簽署了《關于中法國家聯合聲明的實施計劃》。再加上此前兩國剛剛聯手斬獲英國欣克利角C核電站大單,種種跡象表明,中法在核能合作領域有望再度邁上新臺階。
全面升級
不可同日而語的中法核能合作
回顧以往,自1982年中法雙方簽署了第一個和平利用核能合作協定書以來,在中法兩國政府主管部門的共同推動下,雙方本著合作共贏的原則,積極開展科技合作和工業合作,先后建成了大亞灣、嶺澳核電站,正在建設臺山核電站。雙方還共同推進執行了500多個專題合作項目,互派近千人次專家學者開展進修交流和研討,核領域合作已經成為中法全面戰略伙伴關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時至2015年,中法兩國的核能合作較之以往又不可同日而語。“對于中法核能合作而言,今年是特別重要的一年,很多項目都取得了重大進展。”歐德銘特別強調:“很多已經談了多年的項目都在今年敲定了。”
這些項目中,中法兩國聯手斬獲英國欣克利角C核電站大單無疑是近日最為惹人注目的一項。就在上個月,歷時兩年多的談判協商,由中國廣核牽頭的中方聯合體與法國電力集團(EDF)共同投資建設英國欣克利角C核電項目終于敲定。而且,未來中法雙方還將共同推進英國塞茲韋爾C項目和布拉德韋爾B兩個核電站項目,并擬定在布拉德韋爾B項目中采用中國自主研發的三代核電技術“華龍一號”。
而“核電機組出口”僅是兩國核能合作計劃的“冰山一角”,無論在合作領域還是合作方式上,兩國都表達出走向更深入的意愿。阿海琺集團負責亞太區的高級執行副總裁歐道博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明確表示,重組后的阿海琺集團將出售其反應堆及核服務業務的大部分股份并重新聚焦其核心業務,即核燃料循環的前端和后端。重組后的阿海琺還將向中核集團這樣的戰略合作伙伴開放“一小部分股權”,兩大集團在鈾礦冶、前端、再循環、核物流及核設施退役方面正在開發大的工業合作項目。盡管有關細節正在商談尚未對外公布,但這都將進一步加強中法雙方的合作,并在重組后的阿海琺與中核集團之間建立聯盟,合作雙方在核燃料循環領域各自都是領先者。
同時,中核集團與法國電力集團簽署的《關于中法國家聯合聲明的實施計劃》更是旨在深化以出口為目的的中大型反應堆的全球合作,聯合打造全球核能供應鏈和物流平臺,同時深化雙方在核電站安全、運行與維護、工程與研發等領域的合作。“雙方本次合作建立在2015年6月30日兩國政府簽署《中法深化民用核能合作的聯合聲明》的基礎上,也是中核集團、阿海琺、法國電力三方簽署的《關于落實中法國家聯合聲明的全球合作實施方案》的務實體現。”中核集團公司官方網站如此定位該協議的價值。
在歐德銘的解讀中,中法核能合作分為很多層次,比如最基礎的層面工程上的合作建設等等,而目前,兩國合作的廣度與深度均已明顯加強,顯然已經升級到了更高的層面——在理念上理解、相通與共融。他指出:“彼此間的高度信任是我們雄心勃勃推動全球發展計劃的基礎,相信我們此后會推出更富想象力的發展計劃。”
聚焦“后端”
核燃料循環項目到了“舉棋落子”的關鍵時刻
中法合作核循環項目就是歐德銘口中提到“已經談了多年,在今年敲定的項目”中比較典型的一個。早從2008年開始,中法就啟動了該項目談判,雙方研究機構也在燃料循環后端領域開展了科技交流并成立了相關協作實驗室。
進入今年以來,該項目進入快行軌道:6月,在兩國總理共同見證下,中國國家原子能機構與法國原委會簽署了《建設后處理/再循環工廠意向性聲明》,重申了兩國政府對該項目的支持。11月2日,國家原子能機構與法國原委會簽署了《關于成立核燃料循環后端雙邊高級別委員會的備忘錄》,該委員會的成立不僅有助于核燃料循環項目的相關談判和磋商,同時也為雙方擴大和深化燃料循環領域全方位合作提供了重要平臺。
回顧以往,核循環項目始終得到中法兩國政府和最高領導人的高度重視。官方資料顯示,在中法兩國領導人的見證下,兩國政府已先后簽署了四份合作文件。鑒于此,中國國家原子能機構國際合作司副司長黃瑋表示:“過去30年,中法雙方按照‘兩條腿走路’的合作原則,在核電、核技術研發、燃料制造等領域開展了富有成效的合作。近年來,雙方又將上述合作原則用到了核燃料循環后端領域。當前中法雙邊關系和核能領域合作都處于歷史最好時期,雙方企業應抓住這一難得戰略機遇期,積極探索和挖掘雙方合作的新增長點,全面推進中法核燃料循環后端領域的商業和研發合作。”
據了解,目前我國核電已進入高效安全發展的軌道,在政策和客觀需求方面都要求加快核燃料循環后端的發展。按照國家核電中長期發展規劃和目前建設速度預算,到2030年我國將累計產生約23500噸的乏燃料。如何管理好這些乏燃料,確保核安全是我國當前和今后較長一個時期面臨的一項重大任務。
阿海琺是目前全球技術實力最強的核工業集團,也是世界上唯一經營核燃料循環全部環節的公司。
據悉,通過雙方共同努力,核燃料循環項目合作的雙方政府間合作協定談判已接近尾聲,雙方企業也已完成技術談判,轉入商務談判階段。不久前中核集團召開的“核循環項目推介會”顯示該項目的選址工作也已經展開。
“到了舉棋落子的時刻”——本屆研討會上,中核集團旗下后處理產業專業公司——中核瑞能科技有限公司總工程師田寶柱如此形容我國后處理產業發展的現狀。(楊阿卓)
中法核能合作前景會更廣闊
——訪法國原子能委員會戰略與對外關系部主任費雷德里克·茹爾內斯
我們可以預計,英國項目的成功給兩國帶來的效益都是巨大的,從中受益的不僅僅是法電集團、阿海琺集團、中核集團、中廣核集團……還有很多設備制造企業等等,受益的是兩國整個龐大的核能產業鏈。
現任法國原子能委員會戰略與對外關系部主任費雷德里克·茹爾內斯,同時也擔任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法國理事,他多年從事法國海外項目的管理工作,對于中法核能合作最近的一系列動向,他的看法如何?近日,記者在北京采訪了他。
記者(以下簡稱“記”):前不久,中法兩國企業聯手建設英國欣克利角C項目取得重要進展,中國的核能企業也由此打開走向英國乃至發達國家的大門。請您評價一下此次中法兩國在這一項目中的表現?
費雷德里克·茹爾內斯(以下簡稱“茹”):欣克利角C項目在英國的落地,證明了EPR技術在英國取得成功,這一成功基于法國的3號機組以及中國臺山兩臺EPR機組的良好建設實踐——特別是不出意外的話,中國臺山1號機組將成為全球首臺投運的EPR機組。
我們可以預計,英國項目的成功給兩國帶來的效益都是巨大的,從中受益的不僅僅是法電集團、阿海琺集團、中核集團、中廣核集團……還有很多設備制造企業等等,受益的是兩國整個龐大的核能產業鏈。
與此同時,在英國通過這個項目,還可以驗證新機型的安全性——因為英國的核安全管理非常嚴格,在英國完成安全取證,就意味著這個機組進入其他國家比較容易。
當然,對中國而言,非常顯著的一點是這次成功的“出海”為中國核電走向世界提供了機會。
記:中法合作已有30余年的歷史。從最初中國全盤引進法國技術建設大亞灣核電站,到今天的欣克利角C項目,雙方共同的努力獲得國際市場的認可。有觀點認為,中法之間的核能合作已經從師徒關系走向了戰略對等關系。您是否認同?
茹:您也提到中法之間的合作始于30年前,應該說,在當時法國國內核電發展的情況和今天中國的核能發展現狀類似,處于核能蓬勃發展的機遇期。
中國核電通過30年的發展,已經掌握了核電的設計、建造、運行等技術,應該說已經全面掌握了核電技術。目前,中國制定了宏大的核電發展規劃,對中國核電企業而言,發展前景廣闊。這是中國在合作中的優勢。
而法國的優勢主要體現在我們在核電方面多年的經驗。目前,法國共有58臺壓水反應堆機組,分布在19個場址,總裝機容量63GW。我們建造運行核電站的經驗一直在積累。不僅核電,對核燃料循環,我們也有幾十年的燃料,無論是前端的找鈾、采冶還是在后端的乏后處理、廢物處置等方面都有豐富的經驗。雖然,阿海琺集團現在財務方面碰到一些困難,但對于整個法國來說,核能產業還是非常重要的產業,有20萬人直接或間接從事核產業工作。
同時,中法合作有著很好的契合點。比如,我們同樣確定了走核燃料循環閉式道路;同樣制定了主要發展壓水堆的技術路線;核電研發能力方面,我們都在致力于研發三代、四代……新的核電機型;在核電標準體系方面,我們雙方都有借鑒、都有合作。
我們的核能合作是在平等基礎開展的,而且將來,中法兩國核領域合作前景非常廣闊,無論是資金投入、工程建設,還是核電、核燃料、后處理等各個領域,都有著非常廣闊的合作空間。
記:您認為中法雙方從政府層面共同推動兩國的核燃料循環后端領域的合作,將對中法兩國的核能發展產生怎樣的積極意義?
茹:法國的核能產業和全世界很多國家都保持著良好的合作,所有這些合作對我們法國核能產業的發展都是非常重要的。其中,與中國的核能合作前景會更廣闊,將來會取得很大的成功。
當前,我們雙方的合作在循環領域非常緊密。下一步,我們在快堆建設領域還會有一定的合作。我們的合作領域還會不斷拓寬,合作的形式也會更加多樣。當然,這些合作都會圍繞法國獨立自主開發的核能技術進行。(楊阿卓)
標簽:
相關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