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英就中國第三代核電技術“華龍一號”進入英國的主要事項達成一致。國家能源局核電司副司長秦志軍22日表示,這為中國核電技術走向歐洲市場邁出了重要一步,然而中國核電走出去依然處于起步階段,還有艱辛的、漫長的路要走。
這是秦志軍22日參加第七屆中國對外投資合作洽談會舉辦的“中國核電走出去論壇”時指出的。
他表示,中國核電走的是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的道路。在這個過程中,中國加快自主化創新,已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識品牌的華龍一號、CAP1400第三代核電技術,開發了具有第四代核能系統安全特性的高溫氣冷堆技術,相應的核電制造裝備能力也明顯提升。同時,初步形成一支高素質的涵蓋施工、運營、技術服務等各環節的專業化團隊。
他稱,中國核電“走出去”取得了積極進展,尤其在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訪英期間,中英就中國第三代核電技術“華龍一號”進入英國的主要事項達成一致,這意味著中國自主三代核電技術將首次進入西方發達國家,“這為中國核電技術走向歐洲市場邁出重要一步?!?/FONT>
秦志軍指出,隨著巴基斯坦、阿根廷、羅馬尼亞、南非等國新項目的開拓,中國核電“走出去”有望實現新的突破。
不過,他認為,中國核電“走出去”依然處于起步階段,還有艱辛的、漫長的路要走。就英國市場而言,中國核電技術部署到英國,還需要通過英國獨立核安全當局的嚴格審查,不會一帆風順。
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總經濟師黃敏剛在論壇上也指出,“華龍一號”已經“走出去”,但面臨激烈的國際市場競爭。
據介紹,來自世界核電行業協會的統計數據顯示,到2030年為止,全球將新增160臺核電機組,由此新增投資達到1600億美元。
“中國要享國際核電這塊市場大蛋糕,就要加快對新興核電國家的研究、跟蹤和接洽,加快目的國的通用設計評估(GDA)和國際組織的認證、評估及展出等。”黃敏剛表示,今后中等發展中國家建立核電,核電的多區域化發展是一個基本趨勢。集團已與國外簽合同的有8臺機組,希望2020年前力爭再出口5-8臺機組,重點開拓拉美、亞洲和非洲市場,積極開拓歐洲市場。
中國廣核集團公司國際核電開發部市場總監鄭華表示,針對不同國家,中國核電產業面臨不同挑戰。面對英國等發達國家,出口設備、技術門檻比較高,尤其GDA的評審路很長,而基于中國核電現有經驗和能力,有信心啟動DGA評審工作,“簽了合同并不等于馬上落地,預計4-5年見到希望?!?/FONT>
論壇上,秦志軍指出,沒有合作,就沒有中國核電發展取得的成績。國家能源局將服務中國核電企業走出去的戰略,加強核電“走出去”的頂層設計,加大對自主品牌技術的攻關和示范力度,支持引導企業開展科研攻關,解決制約核電自主化的瓶頸問題。同時,還將支持企業以多種合作模式參與國際市場項目競爭,中國愿與國際同行分享經驗,助力全球核能發展。
標簽:中國核電
相關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