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主泵泵殼——鑄造業最高技術:應流于2014年即生產出國內首臺CAP1400核一級不銹鋼爆破閥閥體,繼而又完成CAP1400核主泵泵殼國產化。泵殼是主泵乃至核島的核心部件之一,制造難度極大,代表了目前世界鑄造生產的最高技術
中國核電(9.67,0.120,1.26%)遠景:未來核電之所以好,是因為它不受國內傳統經濟周期制約,同時是行政力量未來要極力推動的事情。要達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比20%的目標,屆時核電裝機規模需要1.5億至2億千瓦,即未來15年每年要建10到15個百萬千瓦級的核電機組。這個建設強度是極大的,因為從1991年秦山核電站并網發電以來至今國內累計投運核電機組不過26臺。保守預估目前至2020年底擬開建核電機組為30臺,年均約6臺,此外若內陸核電破冰(可能性大),則開工數量更多;
技術追趕、效率壓制、海外份額擴張:無論是1995年的紡織品出口、2005年的機電產品出口,或是2015年的核電出口,其實本質上都是中國在技術達標后成本效率提升所帶來的全球市場份額擴張。盡管在經濟本質上沒有太大區別,但是在技術上已經是飛躍式的發展。中國制造2005是中端制造業趕上世界潮流,中國制造2025則是高端制造業的趕超。世界核能協會估算2015-2030年間海外新建核電站在160座左右,投資額1.5萬億美元,市場空間巨大。從華龍一號的簽單狀況來看,中國技術對亞非拉國家吸引力明顯,未來未來隨著華龍一號的推廣和CAP1400自主技術的成熟,中國核電在全球市場份額有望進一步提升;
核主泵泵殼——鑄造業最高技術:應流于2014年即生產出國內首臺CAP1400核一級不銹鋼爆破閥閥體,繼而又完成CAP1400核主泵泵殼國產化。泵殼是主泵乃至核島的核心部件之一,制造難度極大,代表了目前世界鑄造生產的最高技術。此前國內核電機組主泵泵殼一直由海外鑄造廠壟斷,應流實現進口替代后已進入批量生產階段,成為目前三代核電機組主泵泵殼唯一國內供應商;
乏燃料與中子吸收材料市場廣闊:中國核電發展的頭重腳輕導致核電乏燃料后處理市場較核電站建設更為廣闊,我們測算2015年國內乏燃料卸出量625噸,到2020年可增長至1450噸。全球市場更為龐大,2015年世界乏燃料卸出量估算在9442噸,是中國市場的15倍。中子吸收材料主要用在乏燃料貯運領域,燃料貯存水池格架和貯運容器中均需要設置中子吸收材料,預計自2016年起國內中子吸收材料需求將出現爆發式增長。應流聯手工程物理研究院的產業化項目預計將在明年建成,屆時配合乏燃料貯運容器的國產化,產品將快速占領國內市場。同時憑借國產設備性價比優勢,產品有望進入15倍于國內市場的全球市場藍海;
傳統產品周期底、新業務空間大:應流傳統業務盈利受油價波動影響,美國頁巖氣鉆機數量劇降暗示油價周期底部來臨,未來機會已然大于風險。而新業務核主泵泵殼、中子吸收材料、航空發動機/燃氣輪機葉片等項目在受益于市場規模擴大的同時,進口替代將占領國內市場份額,而且具備打開海外市場的潛力,增長空間廣闊。公司對新產品的業績彈性好,基本面即將進入快速爬坡期。
全球調節閥網(http://www.baozhuang6.cn )友情提醒,轉載請務必注明來源:全球調節閥網!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