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啟內陸核電呼聲高 “十三五”有望破局
“十三五”規劃對于實現國民經濟目標的意義舉足輕重,有賴于各行業擬定目標的順利完成。其中,核電在我國調整優化能源結構,構建穩定、經濟、清潔的現代能源產業體系的進程中扮演著重要角色。目前業內對核電重啟呼聲很高,想進一步了解核電重啟催生的投資機會,讀者可關注由《每日經濟新聞》主辦,將于2015年11月6日~8日在成都舉行的第四屆中國上市公司領袖峰,屆時,包括國內頂尖經濟學家、公募基金代表、私募基金大佬、行業和上市公司的領袖300多人將參加峰會,把脈中國經濟和資本市場,以及就“十三五”規劃所催生的投資機會進行具體分析和探討。同時,峰會期間還將揭曉“2015中國上市公司口碑榜”。
核電產業或迎來政策東風
對于我國這樣一個能源消耗大國來說,發展核電產業別無選擇,絕不是可有可無的。“十二五”規劃中提到,“在確保安全的基礎上高效發展核電”。核能作為清潔高效能源,如果不加以嚴格的安全控制,可能導致災難性后果。因此,如何在有效利用核能的同時限制其負面作用,成為我國以及全世界現階段發展核電產業的重大課題。值得一提的是,2011年,在受到日本核泄漏危機影響的情況下,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調整完善我國核電中長期發展規劃,在核安全規劃批準之前,暫停審批核電項目。不過,目前的輿論普遍猜測我國有可能在“十三五”期間重啟內陸核電建設工作。
數據顯示,我國歷年核電站建設投資金額一直走勢平穩,2008年則是近年來核電站建設的高峰期。然而由于受到2011年日本福島核事故的影響,我國核電站建設步伐放緩。不過,根據《能源發展“十二五”規劃》、《核電安全規劃(2011~2020年)》以及 《核電中長期發展規劃(2011~2020年)》的要求,我國2020年核電裝機規劃預計將達到8000萬千瓦。因此可以預計,我國核電產業在蟄伏多年后或許會在“十三五”期間達到一個小高潮。
展望未來,我國“十三五”期間的核電產業或迎來“東風”。據中證網9月29日報道,從2008年開始,中國核能行業協會就組織業內多位專家,專門開展了內陸核電安全性、對環境評估影響的多項研究,結論是內陸核電安全性有保障。我國內陸核電廠采用第三代自主技術,可以確保核電反應堆的冷卻和安全殼的完整性,具備應對各種事故的能力。樂觀地看,核電站的安全性有保障或助推今后核電產業的政策暖風頻吹。
此外,我國高效發展核電的另一支撐則是“走出去”戰略。據中證網9月24日報道,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與美國泰拉能源公司簽署了行波堆合作文件。據悉,泰拉能源成立于2006年,由比爾·蓋茨參與投資創立并擔任董事長。另外,據彭博消息稱,中英首個核電項目有望正式簽約。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以來核電板塊相關上市公司的業績逐步回暖。據上市公司2015年中報 ,中國核電 (601985)、沃爾核材 (002130)分別在上半年實現歸屬于股東的凈利潤24.7億元、3.6億元,相比去年同期分別增長150.45%、820.99%;中電遠達 (600292)三季度業績預告顯示,公司三季度歸屬于股東的凈利潤為3.1億元,同比增長41.38%。
標簽:內陸核電
相關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