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以“綠色開發、科學利用、創新發展”為主題的“第十屆全國采礦學術會議”在美麗的天驕圣地鄂爾多斯市隆重召開。此次會議共吸引來自中國工程院院士謝克昌、金涌、裴榮富、彭蘇萍、劉炯天、蔡美峰、王安、張玉卓、中國科學院院士宋振騏、何滿潮、金之鈞共計11位兩院院士參加。
據了解,本次大會由中國煤炭學會、中國工程院能源與礦業工程學部、中國金屬學會、中國有色金屬學會、中國化學學會、中國硅酸鹽學會、中國礦業聯合會、中國黃金協會、中國核學會、中國巖石力學與工程學會聯合主辦,鄂爾多斯市人民政府和神華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協辦,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國土資源部、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國家煤礦安全監察局、中國煤炭工業協會等單位予以支持。
中國科學技術協會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書記處第一書記尚勇、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副主席、中國工程院副院長謝克昌、國家煤礦安全監察局副局長桂來保、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副主席王波、內蒙古自治區政協副主席、內蒙古科學技術協會主席牛廣明、鄂爾多斯市人民政府副市長王挺以及來自全國有關政府部門負責人、各學會、協會、企事業單位負責人參加會議。本次大會產業界響應積極,吸引了包括煤炭、金屬、建材、化工、核工業等行業的400多家龍頭企事業單位共計900余名代表參會。
全國采礦學術會議是全國采礦技術界的盛會,本次會議集中展示近年來我國采礦領域新技術、新工藝、新裝備等方面取得的成果。圍繞綠色安全智能采礦、生態礦山建設、礦業機械裝備制造、國際化發展、礦山信息化等開展學術交流,探討今后一個時期采礦科技需求與發展趨勢,對于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動能源革命重要講話精神,推進礦業可持續發展,促進我國由礦業大國到礦業強國的轉變,具有重要的意義。
據了解,“全國采礦學術會議”(China Mining AcademicConference,簡稱“CMAC”)是由中國金屬學會、中國煤炭學會、中國化工學會、中國硅酸鹽學會、中國核學會5家全國學會于1983年聯合發起并舉辦,后逐漸增加中國有色金屬學會、中國黃金協會、中國礦業聯合會、中國巖石力學工程學會、中國工程院能源與礦業工程學部等共10家單位共同發起的礦業類最高學術會議。
中國科學技術協會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書記處第一書記尚勇在大會致辭中表示,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科協認真貫徹中央重大決策部署,認真落實中央對科協工作的新要求,堅持以服務科技工作者為本、以學會工作為主體的工作理念,扎實履行“三服務一加強”工作職能,切實踐行“三嚴三實”,積極服務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和全面深化改革大局,突出重點,真抓實干,在促進經濟轉型升級、推動全面深化改革、服務科學決策、促進全民科學素質提升、凝聚培養人才等方面取得明顯成效,在學術交流、科學普及、人才舉薦、決策咨詢、組織建設等方面取得了新的進展。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中國科協所屬的學會,面臨著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面對新形勢、新機遇、新要求,尚勇希望參會的9家學會進一步明確發展方向,深化改革,強化自身能力建設,努力提高服務能力和水平,提高學術交流的質量,切實發揮學術引領作用。
中國煤炭學會理事長王顯政做了輪值主席主題報告,他指出,礦產資源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基本條件,是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是保持我國社會長治久安不可或缺的基礎條件。30多年來,在黨和政府一系列促進礦業發展政策措施的引導下,我國采礦科技工作者從實踐出發,著力攀登采礦科技高峰,豐富和發展了礦業工程基礎理論,在礦產資源成藏機制、賦存規律、探測開發及清潔利用等研究領域取得重要進展,成功研發出了一系列現代采礦工藝技術及裝備,特別是“十一五”以來,我國礦業在在資源勘查與評價、礦山生產建設、資源綜合利用等方面取得了重大成果。
王顯政說,經過30多年的發展,全國采礦學術會議已成為國內礦業學術領域開展交流合作最重要的平臺,為推動我國礦業繁榮發展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在經濟發展新常態下,國內外環境發生深刻變化,制約我國礦業發展的深層次矛盾進一步顯現,轉變礦業發展方式更為迫切,因此,更加需要礦業學術界緊密團結起來,把握機遇、應對挑戰,共同推動我國礦業的健康持續發展。
中國有色金屬學會理事長康義、中國金屬學會顧問洪及鄙、中國巖石力學與工程學會理事長馮夏庭、中國化工學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楊元一、中國黃金協會副會長張永濤等嘉賓分別做了發言。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副主席、中國工程院原副院長、中國工程院院士謝克昌,中國神華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中國工程院院士張玉卓分別做了學術報告。
會議期間,主辦單位將分別舉辦“能源與礦業發展高層論壇”和“綠色安全智能采礦”、“礦業裝備制造2025”、“‘一帶一路’與礦業國際化”、“礦業物聯網與電子商務”、“礦業學術期刊主編圓桌會議”等6個論壇活動,包括11名兩元院士在內的各行業知名專家共做54個精彩學術報告。通過與會院士、專家學者和生產科研一線的工程技術人員的研討、總結、提煉,并經大會討論,對未來我國科學科技發展方向,形成了鄂爾多斯共識。
標簽:
相關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