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億元合成氨項目暫停試產 氨氣泄漏被環保部門要求整改
宏達股份建設了4年的化工項目歷經坎坷,如今還是卡在了最后的試生產階段。
9月18日晚間,宏達股份公告稱,其控股子公司四川綿竹川潤化工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綿竹川潤)已于9月12日起暫停試生產。宏達股份給出的原因為,生產指標未達設計目標,以及“衛生防護距離范圍內農戶搬遷問題與綿竹市政府部門進行了多次溝通協商未能解決,導致綿竹川潤新區項目尚不具備環評驗收條件”。
來自德陽市環保局官網及當地媒體的消息顯示,2014年底及今年初,綿竹川潤曾發生氨氣泄漏被環保部門要求整改。而綿竹川潤環評聯系人謝壽安對《每日經濟新聞》表示,公司工藝先進且重視環保,噪音和氨氣排放都是按照標準,但因歷史遺留問題在搬遷補償上與村民沒有達成一致。
截至2014年底,綿竹川潤資產規模達到5.23億元,僅技改項目投入達3.69億元。而對此,宏達股份僅表示,因綿竹川潤營收和凈利占比較小,不會對公司業績造成較大影響。
目前已暫停試生產
有色行業的不景氣讓宏達股份業績陷入低迷,而進行了近4年的合成氨項目也未能給公司帶來起色。宏達股份公告稱,近日,公司收到綿竹川潤報告,綿竹川潤新區項目在試生產期間部分生產指標未能達到項目設計目標,部分設備需進行技術改造,現需暫停試生產進行調整優化;新區項目試生產以來,綿竹川潤就該項目衛生防護距離范圍內農戶搬遷問題與綿竹市政府部門進行了多次溝通協商未能解決,導致綿竹川潤新區項目尚不具備環評驗收條件。
鑒于上述原因,綿竹川潤新區項目已于9月12日起暫停試生產,待該項目設備技術改造完成、生產指標調整優化達標、具備環評驗收條件,按照相關程序恢復試生產。宏達股份稱,公司將督促綿竹川潤按照項目設計目標調整優化生產工藝設備,積極與綿竹市政府部門溝通協商,爭取綿竹川潤新區項目盡早具備恢復試生產條件。
事實上,2014年底,綿竹川潤位于綿竹市高尊寺的老區生產裝置全部停止運行。而綿竹川潤新區項目作為搬遷和技改項目,在2014年9月15日早已開始試生產,但1年時間過去始終未取得環評驗收。
5億元項目陷環保困局
對于綿竹川潤新區項目暫停試生產,宏達股份公告稱,綿竹川潤2014年度及2015年1~6月營業收入和歸屬于母公司凈利潤占公司合并報表比重較小,綿竹川潤新區項目暫停試生產不會對公司2015年生產經營活動和經營業績造成較大影響。
而事實上,綿竹川潤在試生產階段,產能并未完全釋放。其項目環評資料顯示,綿竹川潤是德陽市最大的合成氨生產企業,四川最大的碳氨生產企業,中國最大的火星磷酸鈣生產企業。該公司20萬噸合成氨-30萬噸尿素/年技改項目于2011年11月開工建設,原計劃2013年12月建成。
而這個新區技改項目并未如期貢獻利潤,在近4年的建設之后卡在了試生產階段。目前,宏達股份持有綿竹川潤99.35%股權,今年上半年宏達股份最大的一筆其他應收款就是來自綿竹川潤的2.752億元,占比達到48.79%。截至2014年底,綿竹川潤資產規模達到5.23億元,僅技改項目投入就達3.69億元。
德陽市環保局官網的信息顯示,2014年12月,因生產噪聲過大及偶爾有氨氣味感,綿竹川潤遭到附近村民投訴抗議。綿竹環保局排查出氨水中間罐及氨罐部分閥門、接頭沒徹底封閉,偶爾出現氨氣泄漏的問題,隨后綿竹川潤進行了整治。
但對于環評驗收的問題,謝壽安對記者表示,企業也有苦衷,公司采用的是國內先進工藝,排放都是有檢測的,但村民并不理解,而且對搬遷補償要價較高。對于綿竹川潤如何解決環評驗收問題,謝壽安表示,要走合法的程序解決。
謝壽安對于污染物排放問題頗有信心,稱排放都在標準范圍之內。但記者注意到,今年4月,《華西都市報》援引德陽環保部門調查組的消息稱,綿竹川潤合成氨生產設備存在跑冒現象,并要求其進行整改。昨日,記者多次撥打宏達股份董秘辦電話但均未能接通。
標簽:合成氨項目
相關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