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電重啟來勢洶 設備投資重中重
第九屆中國國際核電工業裝備展覽會近期在京舉行,本次會議將迎來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近500家企業和科研院所參展,全面展示核電裝備制造及核電技術應用等方面的最新技術和設備。在我國核電重啟和第三代核電技術推廣應用的背景下,根據國家能源發展規劃,“十三五”期間我國將迎來核電建設高峰,核電產業即將進入黃金發展期。隨著核電工程建設高峰期到來,我國核電設備市場需求空間將再度打開。
一、 政策力推核電建設步入快車道
福島核電事故后,2011年初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嚴格審批核電項目,核電項目建設一度暫停,在過去幾年核電產業發展相對緩慢。但國家并沒有停止核電發展的意愿,而是希望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促進行業發展,2012年國務院出臺核電安全規劃和中長期發展規劃,核電發展再次逐步提上議事日程。2014年以來促進核電發展政策文件陸續出臺,國家在核電政策上全面打開,在《2014年能源工作指導意見》中明確適時啟動核電重點項目審批,年底國務院印發《能源發展戰略行動計劃(2014-2020年)》,明確提出到2020年的核電發展目標。今年3月紅沿河核電5、6號機組批準建設,4月國務院常務會議核準開工建設首臺“華龍一號”示范機組,標志著新一輪核電建設全面開啟,2015年也成為真正意義上核電建設重啟元年。
二、內外雙修核電建設空間全開啟
“十三五期間”發展核電產業已上升至國家級戰略,一方面,在建設生態文明、加大環境保護、促進低碳減排等壓力下,作為清潔能源代表的核電優勢突顯;另一方面,我國在核電技術方面優勢相對突出,在“一帶一路”戰略背景下,核電產業將成為繼高鐵后國家“走出去”的又一張名牌。
從國內市場來看,我國電力結構失衡,過度依賴高污染的火電,發展以核電為代表的清潔能源勢在必行。2014年我國核電機組發電規模占同期總發電量的比重僅為2.4%,不僅顯著低于美、法、俄等國家,而且也遠低于全球14%左右的平均水平,從發電量結構占比來看未來提升空間巨大。地域分布上,國內在運和在建核電站主要位于沿海地帶,目前國家正在推動內陸核電重啟,內陸核電“十三五規劃”也有望年底發布,2016年內陸核電建設也將步入正軌。根據核電發展規劃,到2020年核電在運和在建裝機容量要分別達到5800萬和3000萬千瓦以上,目前在運和在建核電機組容量共計5200萬千瓦左右,這意味著“十三五”期間將需新開工建設3600萬千瓦裝機容量,占已有在運和在建存量的比重接近70%。
從國際市場來看,全球核電建設也正引來新一輪高潮,國際原子能機構預測,除我國外,未來十年全球將新開工建設核電裝機容量有望超過6000萬千瓦,同時包括蒙古等近五十多個無核電國家考慮建設核電。在國家極力推動“走出去”戰略背景下,我國加快核電對外市場擴展步伐,國家領導人也多次在出訪期間向各國推銷中國核電技術,目前巴基斯坦核電項目穩步推進,同時三大核電集團有望通過合作方式參與英國、土耳其等國核電項目,國際核電市場正逐步打開。
三、需求劇增把握核電關鍵設備投資機遇
在核電產業鏈中,核電設備投資占比一般在50-60%之間,而核電設備由核島設備、常規島設備和輔助設備構成,其投資占比圍繞5:3:2的比例波動。常規島設備和輔助設備與普通火電設備差距較小,兩個領域產品技術較為成熟,市場競爭激烈,其產品附加值和利潤率偏低,而且相對于火電設備市場來說占比較小,新增核電需求對市場貢獻率不大。
相比而言,核電建設帶來的投資機會將主要集中在核島設備領域上。核島設備作為核電項目中的關鍵設備,其技術含量顯著高于常規島和輔助設備,市場產品毛利率基本維持在30%以上;與此同時,后期核電項目將主要采用以AP1000和“華龍一號”堆型為主的第三代核電技術,但三代技術對核島設備性能和質量提出更高要求,特別是對于蒸發器等核島主設備,在設備壽命和抗震等級等指標方面要求均比二代技術明顯提升,為此三代核島主設備價格也高于二代,單個核電機組中的核島設備價值整體上比二代技術預計提高10%以上。
單從國內需求來看,“十三五”期間要達到新增3600萬千瓦裝機容量,預計將新開工建設40臺左右的核電機組。從在未來1-2年即將完工的在建AP1000三代技術核電機組投資來看,單個核電機組中的核島設備投資額度在45億元左右,其中設備國產化率已提升至80%,考慮到“華龍一號”單位造價與AP1000差別不大,據此作為參考,2015-2020年建設40臺核電機組,將為國內核島設備帶來近1500億元的需求,新增市場空間巨大。
我們認為投資上重點關注擁有第三代核電技術優勢的核島設備供應商,首先建議關注丹甫股份,公司已重組置入臺海核電全部股份,在核島主管道設備上的技術處于國內領先水平,具備AP1000三代核島設備中的主管道生氣能力,同時也是全球首家具有三代核電主管道全流程生產能力制造商,核電設備作為主營業務,受益于核電發展業績增長空間大,業績彈性高;二是上海電氣,作為國內核電核島設備產業鏈最完整的供應商,目前已承接多項三代核島設備國產化研發任務,在國內第三代核電技術上優勢突出,在提供蒸發器、反應堆壓力容器、控制棒等關鍵核島設備的同時,已具備主要依賴進口的核電主泵生產能力;三是應流股份,公司是國內核島主設備中核一級泵閥鑄件主要供應商,疊加核廢料處理能力,在核電重啟后業績提升空間值得想象,同時公司在高端設備關鍵零部件制造上技術優勢突出,具備鑄造、加工和組焊為一體的完整生產鏈,將受益于“中國制造2025”戰略推進。
與此同時,除核島主設備類產品外,其他類核電設備供應商也可予以關注,個股如沃爾核材(核電鋼材生產)、上風高科(核電重型風機生產)、中核科技(核電閥門生產與銷售)、浙富控股(控制棒驅動機構供應商)等。
標簽:核電閥門
相關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