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和互聯網時代到來、智能制造引領新工業革命浪潮逼近,眾多產業都在積極展開探索性的結構調整。中國石化潤滑油有限公司秉承“三年看營銷,五年看機制,十年看技術”的企業發展理念,按照中國石化要求,發揮科研、生產、銷售、服務一體化的優勢,提出了加快向技術引領型企業轉型的思路與措施,進一步增強潤滑油業務可持續發展能力,努力占領未來市場發展的制高點。
堅持技術營銷,行業市場爭先。潤滑油公司確立了將技術優勢和市場優勢相結合的營銷策略,在拓展市場中積極開展技術營銷,以質量和技術打動客戶,贏得市場。公司加強營銷人員技術培訓,倡導為客戶提供全面潤滑方案,通過走訪客戶加強技術交流,建立及時響應制度,第一時間協助客戶解決技術難題,不斷增強了市場競爭力。基于此,目前長城潤滑油產銷量已居國內首位,高檔潤滑油銷量占自身產品總銷量的四分之一。同時,在汽車、鋼鐵、水泥等行業成功開發行業領先企業,累計開發萬噸以上戰略客戶3家,重點大客戶194家,形成穩定的市場基礎。通過制定規模客戶開發策略,上半年,公司工業油規模客戶開發1400余家,是2014年全年開發總數的近2倍。作為經實踐檢驗的有效的營銷手段,潤滑油公司仍將以技術營銷拉升競爭優勢。將出臺一系列措施,推進標準化、規范化,保持靈活性、延展性,使技術營銷水平不斷得到提升。
累積技術“財富”,為市場開發提供支撐。潤滑油公司積極推行科研重心前移,努力在設備制造設計階段將長城潤滑油作為液體配件,和汽車、航運等領域的設計院所積極開展合作。面向各行業應用國外品牌的高端設備、進口設備,不斷開展汽車、船舶、工程機械、風電等原始制造商的認證工作,推進國際認可,推進高端設備使用企業的國產化應用和推廣。僅2015年1-5月,已通過OEM認證17個,寫入說明書25個。尤其在船用發動機方面,先后獲得曼、瓦錫蘭、日本三菱等三大發動機制造商的認證。同時,積極進行成功應用案例的收集,開展國產化替代試驗。在神舟系列飛船、航空發動機、艦船配套等領域加快了國產化替代步伐。在系統內企業,國產化比例也提高到80%以上。通過推介行業成功應用案例進一步擴大市場開發效應,圍繞工程機械、鋼鐵、水泥、電力等行業標桿企業的開發,積累了一批行業用油典型案例,如在冶金行業客戶中形成“潤滑油應用看寶鋼”的寶鋼效應,并通過行業推廣會的形式廣泛傳播,利用標桿效應在行業客戶開發中起到四兩撥千金的作用。目前,公司已在鋼鐵、煤炭、水泥、船舶等十幾個行業,建立行業性標桿企業案例百余個,收集匯編七冊長城潤滑油分行業、分設備的用油案例,涉及設備發動機、壓縮機、球磨機等,用油成功案例430個。
科研人員走上一線,技術“牽引”市場。建立以客戶為中心、以市場為導向的技術支持平臺,服務市場發展要求。設立華東、華南、華北、華中、西南五個技術支持中心覆蓋全國市場區域,讓技術人員走上市場,全程參與市場開發、市場維護、客戶服務等全過程,服務業績與市場開發業務量掛鉤,并按月度考核。五個技術支持中心通過先期調研,對細分市場、行業客戶進行有效識別,確定設備用油需求,提出針對性用油方案,再由市場人員進行走訪和開發。
今年以來,公司展開地區或縣級開發區的中小企業集群調研,首批完成法蘭加工、鍛壓、振動機械、造紙、陶瓷、井控設備等139個集群產業開展識別工作。
聚焦未來新興產業,把握市場先機。潤滑油公司以用戶需求作為企業持續創新、創造的動力,超前研發進行戰略布局,培育新的競爭優勢。一方面圍繞《中國制造2025》優先發展的十大重點領域,同步研發潤滑技術和產品。依靠公司現有的北京、上海兩個研究院和新組建的潤滑脂、合成油、空間潤滑技術等3個研究中心的力量和技術優勢,優先圍繞新能源、新能源汽車、高端裝備制造業等新興領域,全面開展潤滑技術和用油需求調研,聯手高端裝備設計和制造商開展潤滑油技術和油品的同步開發研究,從源頭上推進長城潤滑油應用推廣,避免再走“國產化替代”的老路。目前,高鐵項目潤滑油技術和油品攻關取得突破,實現合成齒輪油、潤滑脂的認證和應用,開展了合成液壓油等產品的試驗。精密機床行業多用途切削液M1087和M2053完成技術準入。完成了中國機器人發展和應用現狀以及中國機器設計制造商的情況調研,研發的長城BLM-D、SPI-F等3個自動化機械手用脂已在某企業自動化機械手設備上開展試用,效果良好。完成了中國太陽能導熱液市場的調研及產品的初步定型。另一方面加強對中國經濟結構調整所孕育的新興行業的識別,培育新的技術優勢。準確掌握新興行業的用油需求,開發相適應性的潤滑技術和產品,找準用油權的決定方,每一季度發布新興行業識別與潤滑油脂需求報告,引導銷售人員有目的、有計劃地實施深度開發。
標簽:
相關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