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江漢油田全力推進涪陵國家級頁巖氣示范區建設,著力提高生產效率和經濟效益,累計生產天然氣(頁巖氣)9.7億立方米,超過該公司原油產量75.89萬噸而躍居主導地位。
這是江漢油田按照集團公司部署,轉變發展思路、依靠創新驅動、調整產業結構所帶來的新格局和新變化。
近兩年,江漢油田依托涪陵頁巖氣田建設,針對油少人多、資源接替困難和成本上升等難題,積極調整產業結構、產品結構,從過去以油為主,向油氣并舉、以氣為先轉變,著力打造相對完備的天然氣、頁巖氣產業鏈。
頁巖氣開發在我國沒有現成的經驗和技術可借鑒,江漢油田立足體制創新、理論創新和技術創新,一開始就按照市場化運作、專業化服務的油公司模式,帶動管理體制機制、運行方式和組織架構的變化,高水平、高速度、高質量、高效益地推進涪陵國家級頁巖氣示范區建設,使我國成為除北美外首個實現頁巖氣商業開發的國家。
該公司按照“科學化決策、市場化運行、專業化服務、效益化考核”的運行機制,建立以鉆井、試氣、地面、采氣等4個項目部為主體,11個機關部門和6個支持中心全力為項目部提供支撐服務的管理模式,以市場手段配置資源,面向國內外招商,“小甲方、大乙方、大市場”的管理模式收到四兩撥千斤的效果。
他們采用“四、六井,單、雙鉆機”模式,實施“井工廠”鉆井、壓裂,探索形成“規模化、專業化施工,標準化、模塊化組織,流水線、智能化作業”生產組織模式,建立批量鉆井、同步交叉壓裂和集中供水等高效施工流程,平均提高施工效率50%。發布鉆井、試氣、地面、采氣四大工程系統作業指導書,實現崗位操作向“統一規范”轉變。通過“叢式井”“井工廠”和標準化場站建設,單井土地征用面積節約30%以上,環保效益明顯,后期管理難度有效降低。
目前,涪陵頁巖氣田初步形成一套完善的行業規范,以及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可復制、可推廣的頁巖氣開發建設理論體系、管理體系和技術標準體系,為國內頁巖氣開發提供可靠的指導和借鑒。截至6月30日,氣田累計開鉆246口,完井190口,鉆井總進尺突破100萬米;完成試氣132口,投產119口;累計生產頁巖氣21.24億立方米,銷售20.36億立方米。今年一期產能任務完成后,全油田油氣當量將大幅提升。
江漢油田積極創新科研攻關和管理體制機制,利用涪陵頁巖氣田油公司模式,搭建開放式科研攻關平臺,建立以項目為紐帶的科研平臺、研發能力提升平臺、開放式科研平臺,以及新的科研管理平臺、科研項目總師負責平臺;會同江漢工程公司、石油機械公司,以及相關科研院所、專家團隊,對鉆井、測錄井、壓裂試氣等核心技術進行國產化攻關,初步形成一套較為成熟的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3500米以淺頁巖氣開發配套技術系列,實現頁巖氣快速、高效、低成本開發。上半年共組織國家級項目3個、股份公司項目16個,申請專利30件,獲專利授權13件。
依托涪陵頁巖氣田開發建設,江漢油田有效推進油田區域可持續協調發展。石油工程初步形成鉆、測、錄、井下4個專業10個系列57項配套技術,確立了頁巖氣工程技術的國內領先優勢;在機械制造方面,井工廠鉆機、大型成套壓裂裝備、鉆頭鉆具等頁巖氣開發核心裝備和工具實現國產化、規模化應用,為氣田建設提供技術裝備支撐。
江漢油田集中各種資源向天然氣、頁巖氣產業配置,加快推進中揚子海相突破和儲氣庫建設,著力建設上下游齊備的天然氣產業鏈。目前,中揚子海相提交三級儲量1213.8億立方米,江漢鹽穴儲氣庫造腔先導試驗4口儲氣井累計造腔體積37.36萬立方米,基本掌握建庫關鍵技術。
標簽:
相關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