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1日,第十一屆中國核能國際大會在北京舉行。本次核能大會被認為意義深遠,由于中國國家能源局及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已經提交了經中國國務院審批的“核安全計劃”和“長期核電發展計劃調整”,這將是標志著中國核電新項目審批暫停后的全面恢復信號。無獨有偶,近期中國核電IPO獲有條件通過,有望7月份公開發行,核電行業再度被推到市場關注的風口浪尖。
核能國際大會開幕 核電板塊近期迎密集利好
第十一屆中國核能國際大會21日在北京舉行。會議圍繞當下熱點核電技術包括 AP1000、CAP1400、HTR、CPR1000、EPR等技術及其商業化,探討當下核電技術自主化、核電設備國產化及核電站運營安全相關廣受關注的話題。此次國際核能大會,中國國家能源局及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已經提交經中國國務院審批的“核安全計劃”和“長期核電發展計劃調整”,這將是中國核電新項目審批暫停后的全面恢復信號。
另外近期核電產業迎來了密集的利好驅動,4月15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核準建設“華龍一號”三代核電技術示范機組,在調整能源結構中促進穩增長。5月6日,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加快裝備“走出去”,推進國際產能合作,以擴大開放促發展升級。5月7日,我國自主三代核電技術“華龍一號”首個示范工程——中核集團福清5號機組在福建福清正式開工建設,這是核電重啟以來我國首個正式落地的國產三代核電技術機組。
中國核電IPO有條件通過 核電大規模建設高潮掀起
除政策方面利好,核電行業近期還迎來一件大事——5月13日中國核電順利通過發審會,按照流程,有望今年7月份首次公開發行。據中國核電招股書介紹,我國目前所有的在役核電項目主要由中國核電和中廣核電力負責運營,其中,中廣核電力則隸屬于中廣核集團(此前已于港股上市),而另一家則為由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作控股,聯合中國長江三峽集團公司、中國遠洋運輸(集團)總公司和航天投資控股有限公司共同出資設立的中國核能電力股份有限公司(中國核電)。
在業界看來,中國核電的上市是在為核電資產證券化鋪路,也是我國將大規模啟動核電項目建設的“象征”。
今年4月份,中國核能行業協會理事長張華祝指出,2015年是“十二五”規劃的收官之年,預計年內將有6臺至8臺機組開工建設,有8臺核電機組投入商業運行,將成為投入商業運行核電機組最多的一年,成為核電重啟的關鍵之年。
此外,我國在建核電機組為26臺,裝機容量2850萬千瓦,在建規模繼續保持世界第一。按世界核電運營者協會規定的性能指標對照,在全球400余臺運行機組中,我國在役核電機組總體處于中等偏上水平,部分機組和安全指標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標簽:
相關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