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年初以來,中國石油海上應急救援響應中心按照“高起點籌劃、高水平配置、高素質建設、高效率救援”的指導思想,在不斷引進、配備應急設備的同時,強化設備基礎管理,規范設備維護、保養,加強應急設備的實戰訓練和演練,為海上應急搶險提供有力保障。
規范制度建設
海上應急中心結合功能定位,針對深海、淺海、灘涂等不同作業環境,配備了一批國際和國內先進的溢油應急設備和多功能應急救援船。為確保應急設備戰時響應及時,海上應急中心對規程的合規性、可操作性及安全性進行了分析和評價,提出修改意見52項,評審修訂操作規程30項,并已發布實施。同時,按照11項管理程序和標準,對設備管理制度進行修訂,制定關鍵設備崗位操作標準,并完善基礎資料和臺賬,做到制度科學、運行順暢、管理規范。
為確保設備日常維護保養到位,海上應急中心重新制定了設備保養標準,包括保養周期、保養項目、驗收標準、故障排除4個方面15項內容。海上應急中心完善了ERP系統設備庫數據錄入管理,通過對近兩年新購進設備的梳理和資料整理,建立了設備“身份”臺賬,在ERP系統中錄入100余臺設備的資料、數據,并依據每月救援站上報的設備運轉記錄,逐項錄入設備運轉情況,做到動態監控、準確及時,不錯不漏。
狠抓狀態運行
海上應急中心按照設備完整性管理程序要求,從設備結構、安全防護、現場操作、維護保養及環保排放5個方面開展風險辨識工作,組織開展設備風險識別2次,完成了32類關鍵設備的風險辨識,識別危害因素628項,逐一制定了防范控制措施,有效控制設備事故率。
為確保設備響應及時,海上應急中心狠抓設備狀態管理,嚴格落實應急設備“日周月”保養制度。按照“日擦拭、周保養、月檢修”的保養模式,開展設備的維護保養工作,累計完成設備保養411臺次。
此外,針對季節變化特點,海上應急中心嚴格按照“春檢”“雨季”及“冬防”設備管理要求,制定專項管理方案,有針對性地做好特殊時期、惡劣天氣設備運行管理及保養工作,確保設備不出狀況,遇到緊急情況能第一時間響應。”
加強船舶管理
4月20日,海上應急中心對“中油應急202船”停泊的遼河重工碼頭咬合部位碰墊加裝了鋼制靠幫,消除了因漲落潮潮差,碼頭碰墊與靠泊船舷一側互相咬合造成船舶傾斜的隱患。
目前,海上應急中心擁有多功能船、救助船、原油回收船等船舶12艘,海上應急中心研究完善船舶管理模式,完成了船舶管理手冊編訂及推進運行,促成船舶管理與操作、監督、考核的良性互動,加強船舶安全管理體系的宣貫,結合運行情況進行修改和完善。
海上應急中心以貼近實戰為原則,大力開展海上應急救援培訓活動,讓設備“動”起來。海上應急中心根據員工需求,提高員工專業技能,請專業人員舉辦技術講座,增強船員對新技術、新設備、新知識的掌握和運用能力。圍繞海上應急的專業特點,開展風險判斷及管控、應急處置、海域海況及天氣預防、模擬海上突發事故的處置演練等專題訓練,提升船員的應急能力。加大實操演練力度,設置基礎科目、應急響應、船舶項目、綜合項目、專項設備5項訓練類別,加入應急通信訓練及大型設備訓練等內容,切實提升訓練效果。
截至5月8日,海上應急中心今年共開展船舶訓練和應急演練319次;自成立以來,海上應急中心成功完成海上應急搶險任務30多次,為保障中國石油海上安全生產做出了積極貢獻。
標簽:
相關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