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為全球核電用泵及全球高端泵市場的設備提供者,帶出一支掌握世界水平核心技術的技術團隊、一支與世界接軌掌握核心管理技術的管理團隊,建設擁有一流加工設備、工藝技術體系最先進的制造試驗工廠,這是阿波羅的戰略目標。
與中國核電的發展同行近十年的時間里,在向全球核電主泵技術制高點邁進的進程中,上海阿波羅機械股份有限公司始終站在核電用泵的前沿,沒有停止過向前的腳步。回顧近十年的核電用泵國產化發展歷程,展望未來“走出去”與世界泵業同臺競技的前景,作為上海阿波羅機械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的陸金琪,對公司的未來發展有著滿滿的信心。
立足國產 核電用泵起步突破
記者(以下簡稱“記”):公司自2006年開始啟動核電用泵的國產化工作以來,在國產化泵業研發方面,具體做了哪些規劃?
陸金琪(以下簡稱“陸”):早在2006年,國家就正式啟動了核電用泵國產化的工作。順應時事的發展,我們公司在2006年10月組織了國內長期從事核電站設計、水泵研究設計制造等方面的專家、核工業科研院所的有關領導和專家參加了“核電站用泵國產化技術研討會”。會上,我們制訂了核電用泵國產化技術發展規劃,明確提出了“響應國家核電設備國產化的號召,積極參與開發核電用泵,振興民族泵業發展”的目標。我們公司核電用泵國產化研制工作就此起步。
我們為實施規劃,確定了兩個突破口。
其一是把電動輔助給水泵作為取得核級泵設計/制造資質的突破口。作為一個核電用泵制造企業,首先必須盡快取得核級設計和制造資質。經多方分析比較并征求業內專家的意見,我們選定了核三級泵中難度最高、功率最大的電動輔助給水泵作為取證的模擬件。經過兩年的努力完成了國家核安全局對公司核級質保體系運行有效性和模擬件設計制造的驗證和考核,并于2009年1月獲得了國家核安全局頒發的核三級《民用核安全設備設計/制造許可證》。
其二是把核電站重要非核級泵的混凝土蝸殼海水循環泵作為我們開發核電用泵的起步突破口。由于該泵當時不受核級泵設計、制造資質的限制,但因其設計接口多、制造難度大,我們當即就可啟動。經近兩年的努力,我們實現了目標,并于2008年11月28日通過了該產品樣機的國家級鑒定,并獲得福清和方家山核電項目的訂單。2013年5月,國家核安全局發布《關于批準上海阿波羅機械股份有限公司擴大民用核安全設備設計和制造許可活動范圍的通知》,獲得核二級設計/制造許可資質。
記:經過近十年的發展,公司的核電用泵發展能力體現在哪些方面?
陸:經過近十年的發展,我們擁有了一支過硬的團隊。這是我們最引以為自豪的。這支團隊以核泵行業領軍人物為代表,形成了國內一流的核泵研發、設計、制造、工藝、試驗、安裝調試、售后服務的團隊。我們擁有了多項核心產品。通過了核電站12項核心泵產品中9種泵的樣機設計、采購、制造、驗證和鑒定,學習和掌握了核泵產品項目管理技術,獲得多項發明專利和實用新型專利。
公司已與國內所有在建核電站建立了供應關系,成為一個專業化、集約化的高端產品供應商。為了與國際接軌,我們還引進了國際先進水平的、大型雙相不銹鋼件焊接技術,現公司已成為國內少有的幾個能獨立完成大型雙相不銹鋼件焊接的高端產品供應商。公司已建成投入使用的核泵測試中心,滿足10000V、6600V等各種電壓等級泵產品的基本性能試驗需求外,同時還能提供高溫、雜質、冷/熱沖擊等惡劣考核試驗項目,是國內為數不多的大型核泵試驗臺之一,我們公司獲得了該項目自主設計試驗回路的專利權項。
記:在核電用泵設備研發與生產中都獲得了哪些突破性進展?
陸:由于核電站用泵系統要求的特殊性,迫使泵的性能及其結構必須適應這些要求。如核安全三級的電動輔助給水泵,就要求其性能曲線陡降且要求其最大的功率必須在規定的限度內。為此我們經兩年多攻關,試驗了20多種水力模型方案,最終才達到考核目標,從而也促成公司成為我國泵行業第一家能自主設計制造該泵的企業。如核二級泵的安全殼噴淋泵等要求泵的水力和結構設計性能必須滿足要求。為此,我們建造了專門的試驗臺架,以全面滿足性能試驗熱沖擊試驗及雜質試驗等方面的要求。
如常規島的主給水泵是唯一沒有國產化的泵設備,我們采用樣機工業化運行的考核方案,先后在田灣核電、嶺澳核電進行在線運行考核,通過在線運行考核獲得第一手試驗數據,然后在1:1樣機試驗考核時,對照技術規格書要求,除了進行常規性能試驗考核外,同時開展核電現場不能進行的特殊要求的試驗項目,來驗證設計院對系統的設計方案,成為目前國內唯一一家具備該試驗條件和通過該全流量特殊試驗考核的廠家。
多方發力 占領泵業制高點
記:在近十年的發展中,您有哪些經驗與體會?
陸:一是必須明確核電產品差異化發展的主攻方向,一旦方向明確就要堅定不移地走下去。
二是為實現產品國產化,必須摸清進口產品的使用現狀,分析清楚它的優缺點,重點聽取用戶在使用過程發生的問題和未能解決的問題以及希望解決的問題。所以我們國產化的產品往往是在進口產品基礎上改進再提高,又都有各自不同之處。
三是根據產品特點,組織攻關團隊,實現國產化。如混凝土蝸殼循環泵就組成了由阿波羅、核工業工程設計院、鄭州所、上海電機廠、沈陽三科、江蘇大學等單位組成的研發團隊。如汽動輔助給水泵就由阿波羅、杭汽和中核工程公司共同進行研發。
四是抓住有利時機引進技術,促進產品國產化。搞國產化并不排斥學習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如在國產化的進程中能充分利用對該產品的了解深度,去接受國外同類產品更先進的技術,對國產化進程是有利的。如蝸殼循環泵,就是在國產化樣機通過鑒定后才引進奧地利ANDRITZ循泵技術,再對之進行改造,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記:在新時期的核電發展中,公司面臨哪些機遇與挑戰?
陸:我們公司對于當前的核電發展形勢有著積極的認識。國內核電仍處積極發展態勢,也是當今世界的重要核電市場;世界核電發展促使我國核電“走出去”已成定局;新型快堆、重水堆的發展正在積極推進。這都為我們的發展提供了難得的機遇,同時也為我們提出了嚴峻的挑戰:一是產品技術要求難度更大,二是可靠性要求更高,三是有的新產品還待開發,四是同行之間的競爭會更加激烈。
記:公司在下一步的發展中有哪些新的規劃?
陸:我們公司未來的發展方向很清晰。
一是發展600~1000MW快堆、700MW重水堆核電站用泵,特別是快堆主泵的研制工作。
二是為適應我國“華龍一號”核電機組發展的需要完善全部配套用泵的技術攻關,確保我們公司在泵領域的領先位置。
具體來講首先就是在核電用泵供應方面,完成核電站25項關鍵設備(除反應堆冷卻劑泵外)所有核電站用泵的研制生產及不同堆型泵的適應性更新改造;其次,引進美國MSI公司AP1000項目化容補水泵的水力模型、設計技術,完成樣機的研發鑒定和市場推廣。與時同時,依托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快堆產業化技術創新戰略聯盟,以雙方聯合成立的快堆主泵聯合研發中心為平臺,完成第四代主泵研發、工業試驗、國家級鑒定及工程運用,占領全球核電主泵技術制高點。
三是全面開發核廢料后處理設備,開創我國核電后處理設備國產化新局面。
記:近期,無論是國家層面還是企業層面,都提出了核電裝備“走出去”戰略。面對核電裝備“走出去”,公司有哪些發展目標?
陸:核電“走出去”對我們來講是一個很好的機遇。我們的目標也很明確,就是隨著國家核電“走出去”的春風,在核電“走出去”的進程中,力爭成為核泵設備戰略供貨商、成為核廢料后處理設備主要供貨商、成為我國“走出去”核電設備主承包商的主要成員之一。(王晨香)
標簽:
相關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