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4月23日舉辦的首屆世界核能發展論壇上,國家能源局核電司司長劉寶華談到我國核電發展規劃及形勢時提出,核電產業將在中國2030年碳排放峰值的目標完成上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他同時透露,今年將新開工8臺左右核電機組,到年底預計投運8臺機組,此外今年國家能源局將出臺關于核電基礎創新的專項規劃。
據中國證券網消息,劉寶華指出,我國核電產業未來將迎來如下幾點轉變。一是技術上的轉變,這也是國際核電產業都在攻克的難關。二是由引進、消化、吸收國外先進技術轉為自主創新的轉變。三是未來將注重國內外統籌發展,我國現已和羅馬尼亞、阿根廷等國家有著緊密合作。在“一帶一路”和“走出去”的戰略下,我國核電技術將被更多國際伙伴熟悉、接受。四是由核電生產大國轉變為有著先進技術、并成為國際核電產業中心之一的核電強國。
同時,劉寶華提出可持續發展、創新發展、安全發展將成為我國核電產業未來發展的關鍵詞。他認為,在可持續發展方面,我國核電產業要注重產業配套發展,避免大起大落。要與國內外政府和企業合作發展。從創新發展方面來看,我國要逐漸由新技術運用、研發和制造發展為新技術創造。最后他強調,安全發展是核電產業發展的基石,是一切發展的首要任務。
數據顯示,我國大陸今年在建核電機組共有27臺,為世界第一。其中18臺包括改進型核電機組等5類機組。我國首臺AP1000三代核電機組也有望在今年建成發電。盡管如此,完成我國2030年達到碳排放峰值的目標依舊有著很大難度,目前,我國煤炭發電占總發電量的75%左右,比國際水平高出28%。
標簽:
相關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