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日本福島核事故后,受殃及而沉寂許久的中國核電因國家能源局一紙《2014年能源工作指導意見》再次釋放出重啟,甚至加速發(fā)展的信號。《意見》指出,我國將適時啟動核電重點項目審批,穩(wěn)步推進沿海地區(qū)核電建設,做好內陸地區(qū)核電廠址保護。加快完成AP1000(第三代核技術)設計固化、主設備定型,推動AP1000自主化依托工程建設。制訂核燃料技術發(fā)展總體戰(zhàn)略規(guī)劃,保障核電安全高效可持續(xù)發(fā)展。
2015年2月17日,遼寧紅沿河核電站5、6號機組正式在國務院辦公廳會議上獲得核準開工。至此,我國核電正式重啟。
核電廠發(fā)電設備市場率先爆發(fā)
根據(jù)前瞻產業(yè)研究院發(fā)布的《2015-2020年中國核電行業(yè)市場前瞻與投資戰(zhàn)略規(guī)劃分析報告》顯示,2008年以來,我國核電廠發(fā)電設備容量逐漸增加。2014年,全國核電廠發(fā)電設備容量達1988萬千瓦,同比增長36.10%,設備平均利用小時7489小時,同比減少385小時。
2014年,我國全口徑發(fā)電裝機容量達136019萬千瓦,其中火電裝機容量仍居全口徑發(fā)電裝機容量第一,達91569萬千瓦,占比67.34%,水電30183萬千瓦,占比22.20%,并網風電9581萬千瓦,占比7.05%,并網太陽能發(fā)電2652萬千瓦,占比1.95%,核電1988萬千瓦,占比1.46%。
核電設備投資復蘇
核電設備投資額占核電站投資總額的60%左右,是核電投資最主要的環(huán)節(jié)。按平均國產率80%推斷,分析已建和在建的核電站項目,近年來核電設備的投資額在2008年達到高峰,為707.30億元,隨后由于國家核電站項目審批的放緩,核電設備投資額逐步下降。其中主要是受日本福島核事故影響一直耽擱。
2013年我國僅新增兩臺機組,共221萬千瓦。那么,2014年我國核電新增裝機是去年的近4倍。在業(yè)界看來,以目前國內百萬千瓦級核電機組綜合造價約150億元,設備費用占項目總投資60%計算,若2014年新增864萬千瓦核電裝機,則核電設備市場將達到750億元-800億元規(guī)模,是2013年的2倍以上(去年我國完成核電投資609億元,60%設備費用約為365.4億元)。
從經濟回報角度來看,核電、高鐵這種大型項目涉及金額少則十幾億,多則幾十、上百億美元,其巨額回報是勞動密集型廉價消費品出口無法相比的。最廣為流傳的說法是,出口一座核電站相當于出口100萬輛桑塔納轎車。這種說法成為核電走出去最強有力的注釋。
目前全球最大的核電市場在中國,因為絕大多數(shù)的在建核電項目在中國,這也帶動絕大多數(shù)核電設備的生產能力在中國,其他在生產核電設備的國家很少,因此,從設備制造的角度來說,為了消化生產能力我國肯定是需要核電走出去的。此外,一臺百萬千瓦核電機組投資約250億元,可以帶動相關機電產品和材料出口150億元,毫無疑問的是核設備廠商最先感受到核電重啟的政策春風。
標簽:
相關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