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了解,過去四年,我國核電產業面臨了巨大壓力,國內沒有真正意義上的新項目開工,一些新興的核電產業集群也呈現出“低調”狀態。
隨著核電重啟,國家政策落地,江蘇、上海等地的產業園區發展開始重新回到軌道。在江蘇,除了南京濱江核電裝備科技產業園,江蘇靖江市也已經初步形成具有明顯技術優勢的核電配套裝備產業集群。而在上海,目前正積極發展核電服務新業態,其目標很清晰:打造面向國內外市場、國內領先、國際一流的核電創新產業基地。上海現有上百家企事業單位從事核電研發、設計、科研、設備制造和相關服務,以及上海電氣臨港重裝備制造基地、閔行熱加工基地、寶鋼核電材料基地三大核電產業基地。
作為“入門”較早,已經形成一定規模的成熟園區,海鹽和煙臺的經驗值得借鑒。隨著核電規模化發展大幕的拉開,中國全方位參與國際核電產業鏈,未來核電產業集群無論在數量和質量上都會有提升,“含金量”會更高。立足國內、放眼國外,聚集在一起的中國核電企業,似乎已經看到了市場和機遇。
目前核電產業集群建設中地方政府是主要推動者。目前沿海各地的產業園區基本都以所在地的核電項目為依托,通過招商方式引進裝備制造和材料生產等企業,既可以解決設備材料的運輸成本高問題,又可以帶動地方經濟發展。
核電產業是我國重點支持和鼓勵發展的新興產業,更需要加快構建專業化生產要素優化集聚的洼地,以此形成區域集聚效應、規模效應并提升競爭力。伴隨核電發展進入新的階段,如何真正做到專業化、規模化和集約化,如何打造出競爭力,避免產能過剩、惡性競爭,真正發揮出核電產業集群的作用,恐怕探索和嘗試還有很多。
標簽:
相關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