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泵閥商務網 政策法規】近日,杭州市啟動施行《關于推進結構性節能減排工作的實施意見》,力促產業效能提升,推進節能減排,實現產業升級。
杭州《關于推進結構性節能減排工作的實施意見》施行
實施落后產能退出機制,大力發展以信息經濟為重點的戰略性新興產業……新年伊始,杭州市《關于推進結構性節能減排工作的實施意見》啟動施行,以結構調整推進節能減排,促進產業效能提升。杭州的產業結構將加快向“生產美”升級。
產業升級改造帶來新機遇
“兩化”深度融合大有空間
“杭州大力發展智慧經濟,加快傳統產業升級改造,對我們企業來說是個發展機遇。”杭州和利時公司總裁助理張平告訴記者,和利時已在大型火電機組、煤化工等裝備的自控系統國產化方面取得了突破,接下來會加大在新能源、環境保護、節能管理等領域的自動化產品及解決方案的開發力度。“兩化”深度融合也促使工業自動化等設備供應商向服務提供商轉變。
杭州市的《實施意見》明確,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優勢傳統產業升級改造。以產業智慧化為重點,促進工業化和信息化“兩化”深度融合。以國際化、高新化、品牌化為導向,以協同制造的龍頭企業、總部型企業為重點,加快運用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改造提升紡織化纖、食品飲料、精細化工、機械制造等傳統優勢產業。“傳統制造業在機器換人、節能降耗方面有很大的改造空間,我們下一步就是要打造智慧工廠的系統服務商。”張平說。
重點整治高耗能高污染行業
設定嚴于國家標準的行業準入“門檻”
杭州市在淘汰落后產能方面總體已走在前列,在提前完成前一輪三年行動計劃的基礎上,今年杭州市新一輪淘汰落后產能三年行動計劃(2015-2017)啟動實施。將在確保全面完成國務院、省政府下達的淘汰落后產能目標任務的基礎上,通過3年左右的努力,以冶煉、造紙、印染、水泥、制革、化工、化纖、電鍍等高耗能高污染行業為重點,淘汰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和節能減排要求的落后產品、技術和工藝設備。
根據區域產業結構調整的要求,杭州市逐步淘汰一批不具有能源資源利用優勢、產品附加值較低的落后產能,轉移一批不具備能源資源優勢、但屬產業鏈必需且仍有發展空間的加工環節,建立比較完善的產業標準準入體系、政策支撐體系、監管考核體系和技術服務體系,基本形成可持續的淘汰落后產能工作格局。在綜合運用法律、技術和必要行政手段的基礎上,更加重視運用經濟手段,基本形成要素資源市場化配置和資源節約集約利用局面。
禁止或限制發展高能耗、高污染行業,也是重要一環。包括制定嚴于國家標準的高能耗、高污染和資源性行業準入條件,嚴格禁止新增落后產能以及鋼鐵、有色金屬冶煉、電解鋁、水泥熟料、平板玻璃、鉛蓄電池、電鍍、制革等重污染、高能耗行業新建項目等。
運用市場調節機制
能耗超標電費加價
某氨綸公司,單位產品超能耗限額40%,某紙業公司,單位產品能耗超17%,超限額的用能量折算成電量,這些企業被處以高額電費加價處理。據市能源監察中心介紹,杭州市已出臺超限額標準用能電價加價管理辦法,制定的能耗限額標準涵蓋火電、造紙、化纖紡織、化工、水泥、玻璃、冶煉、賓館及商場等行業。企業能耗超標越多電費加價越“狠”。
《實施意見》明確要求強化差別化價格制度。鼓勵各區、縣(市)制定出臺嚴于全市差別電價和懲罰性電價的政策,收取的加價電價和懲罰性電價全額返還當地政府,用于節能降耗、淘汰落后產能和調整產業結構等工作。落實鼓勵余熱余壓發電、背壓熱電和可再生能源發電上網價格政策以及燃煤電廠脫硫、脫硝、電除塵電價政策。全面實行計劃用水管理制度,對工業和服務業超計劃(定額)取用水的,實行累進加價征收水費制度。
此外,杭州市還探索建立節能減排交易制度。落實財政稅收政策,重點支持產業結構調整涉及傳統產業升級、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信息經濟等領域。
(來源:杭州網-杭州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