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3000米深水半潛式鉆井平臺的價格大約是5~6億美元,相當于2架波音747的價格,國家應該把海洋工程設備作為新興產業培育。”3月23日,參加cippe2010國際石油石化裝備產業發展論壇的工信部裝備司船舶處處長由淑敏對記者獨家透露,工信部正在開展十二五發展規劃的研究,海洋工程設備產業將考慮在列,希望這個具有千億產值規模的新興產業能成為國民經濟新的增長點。
工信部裝備工業司重大技術裝備處調研員王瑞華也透露,海洋工程設備將進入十二五專項規劃中的新興產業一列,重點發展海洋油氣鉆采裝備,并獲得政策、資金支持。
列入十二五新興產業規劃
目前,工信部正在緊鑼密鼓地做十二五發展規劃。王瑞華稱,十二五發展專項規劃里有一些涉及海洋工程裝備,并列入新興產業中。“海洋工程設備一旦列入國家支持領域范圍內,在十二五期間,政策、資金支持力度都會有很大提升。”
王瑞華說,將重點發展新型自升式鉆井平臺等海洋工程裝備,海洋工程動力及傳動系統等配套設備,深水海洋油氣鉆采裝備,最終形成海洋工程裝備制造業新興產業。
去年,根據船舶工業調整和振興規劃,工信部曾明確海洋工程裝備技術發展重點。由淑敏說,一些項目在今年已經啟動了,十二五規劃還將繼續加強對海洋工程裝備研發設計技術、項目管理技術以及建造技術的支持和引導,提高我國在該市場的影響力和話語權。
國內很多企業已涉足海洋工程裝備業務,“要盡早謀劃,作為戰略新興產業加以統籌規劃,合理引導,”由淑敏說道,“該產業具有很強的戰略性、成長性、帶動性。”
海洋油氣鉆采裝備商機巨大
海洋工程裝備是一種高技術、高附加值產品。中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專家室副主任馬家驥說:“過去兩年,陸地鉆井投資井數估計是海洋的幾十倍,但投資額不到海洋的二分之一,海洋鉆井附加值大大高于陸地鉆井,起碼是10倍,牽扯到上下游產業鏈更多。”
中石油經濟技術研究院專家江懷友介紹,鉆井船造價從去年1000萬美元到目前的5000萬~6500萬美元,最高達到7400萬美元,裝置造價正在不斷攀升。近年全球獲得重大油氣勘探發現中有50%來自于深水,造成了需求旺盛。
“今年原油價格上漲,國內重點海域將進一步加大勘探開發,發展趨勢要好于去年。”中國石化設備工業協會常務副理事長趙志明說道。
國內企業仍處低端
全球主要海洋工程裝備建造商集中在新加坡、韓國、美國及歐洲等國家,國內企業研發設計和總承包能力薄弱。江懷友說,2000年以來,國內企業共建造平臺40余座,但70%以上是歐美公司設計。
對此,由淑敏表示,國內的企業大都不具備承擔總承包項目的技術能力和管理能力,絕大多數是作為分包商承擔,處于產業價值鏈低端。
提高研發設計和總承包能力設計成為這個新興產業的空破口。由淑敏說,設計和總包兩頭在外的局面嚴重制約了發展,限制了產業鏈條的延伸,并影響了我國海洋工程裝備制造業對國民經濟拉動作用。
趙志明透露,國家正考慮建立一筆風險基金,專門用于補償購買國產海洋工程裝備的企業在使用中出現的風險。
相關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