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悉,《環境保護稅法(送審稿)》已于近期上報國務院,財政部也做好了起草《環境保護稅法實施條例》的準備工作?!董h境保護稅法(送審稿)》主要內容是,通過實施費改稅將現行排污費改為環境保護稅,結合現行排污費收費項目設置稅目,包括大氣污染、水污染物、固體廢物、噪聲等,將排放量作為計稅依據,并且在考慮現行排污費收費標準、實際治理成本、環境損害成本等因素設置稅率,合理設置稅收優惠。
值得注意的是,將排放量作為計稅依據,意味著環保部門仍是提供計稅依據的重要部門,同時稅務部門負責征收,未來兩個部門之間的配合成為關鍵。而現行排污費主要由環保部門根據2003年發布的《排污費征收標準管理辦法》核定和征收。
“環境保護稅法2015年上全國人大審議的可能性非常大,最多可能審議兩次,2016年通過的可能性很大?!敝袊ù髮W財稅法研究中心主任施正文預計,此后環境保護稅法實施可能還需要幾個月的時間準備,正式開征或在2017年1月。
之所以將排污費改為環境保護稅,在山東大學財政系主任李華看來,是出于新預算法實施的需要,環境保護稅的征收和預算制度是并駕齊驅,要求預算透明、全覆蓋。而原來的排污費,使用并不透明,費改稅后要納入財稅體制,公開透明、通盤使用,排污費是做不到這一點的。
按照財政部財稅立法的工作計劃,環境保護稅法屬于近期項目。
近期項目是指立法條件成熟,已開展調研和起草共組,力爭2016年前頒布實施的項目。房地產稅、環境保護稅、煙葉稅、船舶噸稅、稅收征管法、政府和企業合作法(PPP)、預算法實施條例等屬于近期項目。
施正文告訴記者,在國家稅制改革中,具有緊迫性、重要性的六大稅種中就有環境保護稅,推進環境保護的費改稅,醞釀已久。“以前推行排污費改稅,主要是從稅收角度來做,現在是從環保的方面來設計,所以剛開始的時候排污費叫污染稅,現在叫環境保護稅。”
1992年里約熱內盧聯合國環境與發展高峰會議上,中國政府第一次明確表示,要開展環境保護稅的研究和試點工作。
據了解,十八屆三中全會之前,財政部、國稅總局對環境保護稅的法律起草工作已進行好幾年。“現在是幾易其稿,全國人大考慮在2015年上會審議,對于環境保護稅的立法和開征,全國人大是持積極態度的。”施正文表示,從稅收法定原則來講,環境保護稅屬于新開征的稅種,需要先立法再開征?!皣H上環保稅分為兩種,一種是大口徑,按照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廣義環境稅的概念,具有一定環境保護性質和功能的燃油稅、消費稅、資源稅都屬環境稅范圍。而中國的環保稅是個小口徑的環保稅,基本上是將上個世紀80年代開始征收的排污費實施費改稅。這是有技術基礎的,民眾基礎比較好,不會加重稅負負擔?!崩钊A表示。
此前中國排污費的制度設計,主要著重于環保資金的籌集以及對企業排污行為的末端治理,而不是象稅收那樣發揮對企業行為的事前指引和誘導作用。與此同時,由于排污費屬于行政事業性收費,不屬于法定稅收,受到地方保護主義行政干預比較大。
這往往會造成兩種后果:一是在收費標準上不能嚴格按監測數據進行收費,協商結果只是作為一個討價還價的籌碼,通過協商來收取排污費。二是不嚴格按排污收費程序收費,對于拖欠排污費的企業很少通過法院強制執行收取排污費。鑒于此,在上個世紀90年代稅制改革中,排污費被列入費改稅的內容之一,但當時的改革并沒有成行。
現行排污費是根據2003年7月的《排污費征收標準管理辦法》確定的,標準偏低。2003年至2013年,中國累計征收排污費僅1700多億元,而每年的漏損率高達30%。
盡管2005年的排污費征收使用管理條例就規定,排污費必須納入財政預算,列入環境保護專項資金進行管理,主要用于重點污染源防治,區域性污染防治,污染防治新技術、新工藝的開發、示范和應用,以及國務院規定的其他污染防治項目的撥款補助或者貸款貼息。一位地方部門的財政人士也告訴經濟觀察報,現在排污費算專項收入,入地方國庫,支出也是專項安排環保項目。但這筆收費是否足夠用于環境保護和污染治理,會否被有關部門截留、挪用,仍存疑問。
解決這些問題也是國家開征環境保護稅的初衷。2014年9月1日,國家發改委、財政部、環保部聯合發布《關于調整排污費征收標準等有關問題的通知》,要求到2015年6月底前,提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以及污水中一些污染物的排污費征收標準。這被認為是將排污費改為環境保護稅的前奏?!斑@個稅應該專款專用,環境保護稅是特定目的稅,所在環境保護稅法應該就支出方向做出規定,收支要連在一起。”上海財經大學公共經濟管理學院稅收系主任朱為群表示。
這些內容,或將出現在財政部即將起草的《環境保護稅法實施條例》中。
不過施正榮建議,應該保持企業在這方面稅費負擔的穩定性,不要把稅負起點定得太高;另外,應該賦予地方一定的稅率選擇權,因為目前東部環保壓力較大,而西部地區環境承受壓力比較寬裕。
標簽:
相關招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