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開年的第一場LNG產業大會于1月16日在西安召開,此次會議由陜西省"/>
2015年開年的第一場LNG產業大會于1月16日在西安召開,此次會議由陜西省燃氣設計院牽頭發起、杭州中泰深冷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等18家單位共同主辦,來自全國LNG工廠、LNG加氣站、裝備制造企業、設計施工單位、工程總包商、新聞媒體、咨詢公司、融資機構、科研設計咨詢等單位的400多位代表參會,會場相當火爆座無虛席,終于落座后,不禁思索,為什么此次大會如此吸引人氣?
液化天然氣(LNG)作為管輸天然氣的補充,正在國內大規模發展。然而,面對國際油價的連跌態勢,LNG產業目前面臨巨大的發展障礙。據統計,截至2014年底,全國已投產運行的LNG工廠有113座,總產能為日處理天然氣6780萬立方米,年產能1600多萬噸,開工率不到50%。因氣源價高,下游市場疲軟,尤其是2014年下半年油價持續暴跌,進口低價LNG沖擊,國內LNG工廠陷入困境,新建項目普遍經營虧損,成本與售價倒掛。這迫使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行動起來,聯合發聲,期冀引起重視,獲得政策支持,在舉步維艱的困境中尋求突破。
LNG的環境效益突出
天然氣是道路運輸理想的替代能源。LNG作為交通燃料具有清潔環保、熱值高、安全性能好、續駛里程長等優勢,發展LNG車船有利于改善城市和交通干線環境。在電動技術目前不可能應用在重型貨車和貨運船舶的情況下,LNG作為交通燃料是一項可行的明智的選擇。
世界上已有85個國家在城市公交車、出租車和公路客貨運輸車輛中使用天然氣替代燃料。據國際天然氣汽車協會的統計,2013年全球有天然氣汽車1809萬輛,加氣站達到25521座。有媒體報道,中國天然氣汽車保有量達到332萬輛,位居世界前列。水路運輸方面,全球處于發展的起步或初期階段,天然氣動力船舶,在歐洲的挪威等國已經開始使用,我國內河和沿海航運已經開始試點和示范應用。
從中石油經濟技術研究院徐博研究員的不同燃料燃燒污染物排放系數對比數據看,1噸油當量天然氣在CO2、SO2、NO2、CO的排放值(kg)分別是2300、0、4、0.5-3;而1噸油的排放值(kg)分別是3100、20、6、6-30;汽車使用天然氣為燃料時尾氣中有害物質不含炭黑,苯并芘含量相當于使用柴油時的五分之一;作為污染很小的能源,天然氣是唯一一個可以在交通領域、發電、供暖方面替代油品的能源選項。
根據國家規劃,2020年,天然氣占一次能源消費10%,消費量3600億立方米,相比2014年,可替代近2.3億噸標準煤,大幅削減大氣污染物排放量,環境效益巨大。
LNG產業困境重重
目前,整個LNG行業發展困難重重。
首先是終端市場疲軟;由于價格的影響,氣漲油降,國際油價連跌態勢明顯,LNG價格與柴油價格差距接近,終端客戶(車主、船主)的積極性受挫,替代意愿不高;隨著天然氣管網的逐步完善,LNG氣化站數量減少,寒冬時節很少出現,調峰用氣量小,加之無調峰價格政策,天然氣公司調峰積極性不高,氣源供應緊張時,停止工業和車用氣;
其次因為原料氣價高,LNG工廠生產率偏低,估計只有40%左右,減產停產也時有發生,甚至有整體搬遷如新疆廣匯鄯善工廠;
第三,總包商、裝備制造廠家訂單減少,合同額大幅減少。另外,整個行業特別是LNG加氣站減少速度減緩,趨向于由專業的大公司建設。
陜西省燃氣設計院的郭宗華院長分析稱,引發上述問題的原因主要是“氣源價高”,導致“下游應用不暢”,而下游應用不暢的根本原因是國家政策引導不夠。他認為LNG的主要消費市場在于車(船)用氣,但目前國家政策導向有偏差,只注重電動汽車,沒有看到從燃油到電動汽車之間必須有的天然氣汽車這一過渡過程,政策對電動汽車有補貼,但對于天然氣汽車無補貼;而且,從業者對政策的過度解讀導致上游中游的積極性太高,建設加氣站太快太多,導致惡性競爭加劇,無形中抬高了土地等成本價格,目前加氣站的選址很困難,特別是長江的選址更加困難。
另外,還存在LNG車船價格偏高,LNG車船故障率偏高,維修費用高,加氣站網絡不健全,省際之間公路LNG站太少,建設程序繁瑣等問題。
業內產業鏈上的企業急切希望成立LNG的產業聯盟,抱團取暖,合力前行,增強維護權益的話語權,規范行業競爭,引導行業健康發展。同時期冀引起有關政府的重視,給予行業適當的政策扶持。
LNG產業發展需要政策扶持
一是,國家應出臺相關扶持政策,如降低氣源價,對LNG碼頭接收站實行差降補貼,核實開采成本,管輸成本,一次性降低LNG工廠原料氣價格,或考慮給予一定補貼;可以給予LNG接收站、運輸槽車槽船、儲配站、加注站減免稅等優惠政策,減少審批手續,限價供應土地,可以按基礎設施供地等;
二是完善加氣站網絡建設;各省應完善省內加氣站規劃,省際加氣站建設也應統一規劃,逐步完善加氣站網絡;
三是提高LNG替代率,當前LNG船舶改造方案是油氣比4:6,可考慮參照LNG的高替代率;
四是從業者應加強行業自律,不要搞價格同盟和加劇惡性競爭的行為;成立LNG產業聯盟,促進產業鏈上的企業開展合作,提高行業競爭力。組成專業化團隊,合力發聲,密切關注市場態勢和政策走向,向國家有關部門反映訴求、爭取重視,合力推動產業有序發展。
標簽:
相關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