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閥門行業政策環境分析
作者: 2015年01月19日 來源:全球調節閥網 瀏覽量:
字號:T | T
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國家重大工程項目的強勁市場需求、節能環保的生存考驗、國際貿易門坎降低以及發達國家調整產品結構,這些無不鞭笞著閥門企業的轉型升級。
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國家重大工程項目的強勁市場需求、節能環保的生存考驗、國際貿易門坎降低以及發達國家調整產品結構,這些無不鞭笞著閥門企業的轉型升級。
閥門企業應該面對挑戰并抓住機遇,加強自主創新的能力,調整企業產品結構,不時提高產品科技含量和產品質量,全面提升企業綜合競爭能力,使企業面在激烈的市場競爭和各行業的需求中占據主動地位。
堅持把科技進步和創新作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支撐。
堅持把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作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著力點。深入貫徹節約資源和維護環境基本國策,節約能源,發展循環經濟,推廣低碳技術,走可繼續發展之路。
回顧“十一五”期間,大多數行業已經感受到轉型帶來的陣痛,舉國上下“拉閘限電”式的節能降耗讓激進產業叫苦不及,而閥門業也未能幸免。
“2011年政府工作演講指出,將節能目標分解到工業、交通運輸和公共機構等行業,并繼續實施重點節能工程;而與閥門密不可分的重點耗能產業,如化工、石油石化、化工、冶金也必將受到牽連。同時,閥門業的生產模式普遍存在高耗能、低產值現象,而隨著大規模的節能減碳政策的公布,筆者不由大膽猜想,地方政府為了完成“考核”否會像往年一般再次采取“拉閘限電”非常規手段,盡管一刀切的限電方式有些矯枉過正,但是誰又能保證“刀”不會落身上?
閥門行業作為裝備制造業的一個重要環節,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產品涵蓋石油、化工、燃氣、冶金、機械設備、水處理、船運、城建環保、造紙、石油存儲、油品提煉等關系國計民生重要領域。
雖然我國閥門業在西氣東輸”南水北調”三峽水利樞紐”油氣管道輸送大型船舶、鄉村污水處置等重大工程裝備項目和核電、石化、冶金,電站等領域上,實現了閥門國產化,但制造業水平與國際先進水平相比仍存在一定差異,很多高參數、高溫高壓等關鍵閥門還是依賴進口,受制于國外。
十二五”上,中央著重強調重大裝備制造業國產化的戰略,爭取在短期內盡可能重大工程項目和關鍵閥門實現國產化或局部實現國產化,使我國閥門制造業走在世界前列,這為閥門制造業帶來了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
而據經濟參考報報道,由工業與信息化部等部門起草的十二五”高端裝備制造業產業發展規劃》下稱《規劃》已經完成,正在等待國務院批準。據透露,國家研究制定《裝備制造業振興法》建立重大技術裝備跨區域、跨行業、跨部門的協調機制,統籌制定裝備制造業的相關政策,組織協調重大技術裝備聯合公關,協調落實依托工程,組織并監督實施國產化方案。充分發揮行業協會的作用,加強行業檢測和信息引導,引導企業健康發展。
同時,建立重大技術裝備研發創新獎勵制度,對研制、使用國內自主創新平臺的首臺(套)裝備的企業,給予適當的研發獎勵,鼓勵平安公司開展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的平安業務。
此外,還應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增加入口信貸資金力度,支持國內企業承包國外工程,帶動成套設備和施工機械入口,鼓勵金融機構以保單貸款、入口訂單抵押貸款等多種方式,支持入口企業融資。
與此同時,國家發改委的節能環保產業發展規劃(征求意見稿)提出,十二五”期間,全國將新增污水配套管網建設能力20萬噸、污水處置規模9000萬噸,升級改造污水處置規模5000萬噸;新增污泥日處理能力4.7萬噸;新增燃煤電廠脫硝設施1.8億千瓦;開展重金屬污染治理示范試點;支持建設一批清潔生產的示范工程。
盡管閥門行業的發展前景美好,但是溫州閥門行業的詬病卻依然存在譬如被譽為“中國泵閥之鄉”溫州永嘉,雖然閥門產值占全國閥門的近三分之一,約3000個品種4萬個系列的閥門產品,但是整個行業結構性矛盾突出:產品技術含量低、缺乏核心技術及創新能力,無序競爭嚴重、產能相對過剩,高能耗、低盈利等問題。
嚴謹、科學的研究方法才能確保研究報告的準確性和質量。《2012-2018年中國閥門行業投資分析及前景預測報告》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有:1)普查:我們對閥門行業中近百家從業者進行了面訪或電話訪問,獲得最佳一手數據。2)跟蹤研究:為確保實時掌握閥門行業動態,我們在此閥門行業建立了跟蹤研究機制,每個月都通過訪問獲得閥門行業的發展動態。3)政府機構數據:我們查詢了閥門行業的重點企業的工商檔案、統計局檔案、海關進出口數據等等,獲得較為權威的信息。4)SOWT分析:應用SWOT分析、波特五力分析等方法,我們分析了閥門行業及企業的競爭優劣勢以及潛在的威脅及發展機會。5)科學預測:我們采用回歸分析、時間序列分析、因子分析、組合分析等方法對閥門的發展趨勢做出了全的預測。
全球調節閥網(http://www.baozhuang6.cn )友情提醒,轉載請務必注明來源:全球調節閥網!違者必究.
免責聲明:1、本文系本網編輯轉載或者作者自行發布,本網發布文章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給訪問者,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同時本網亦不對文章內容的真實性負責。
2、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作出適當處理!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86-571-8897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