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和化工行業景氣指數由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與山東卓創資訊股份有限公司聯合編制,是石油化工行業的微觀景氣循環監控指標,包括“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業景氣指數”“燃料加工業景氣指數”“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景氣指數”“橡膠、塑料及其他聚合物制品制造業景氣指數”4個分指數。石油和化工行業景氣指數的景氣指標選擇以度量行業的潛在產出和經濟效益為標準,包括生產類微觀數據和行業效益類數據,生產類微觀數據包括:產能利用率、產品盈利能力、產成品庫存水平。基礎數據來源于與千余家企業建立的定期調研評估結果。
石化行業下游需求轉弱,景氣小幅回落
11月,北半球入冬后,氣溫普遍較低,經濟活動轉弱,需求下降。石化行業代表需求端的燃料加工業與橡膠、塑料及其他聚合物制品制造業景氣指數環比增速出現明顯回落。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因受供應過剩的影響,景氣指數回暖滯后,慣性下環比增速保持正增長,但增速快速回落。
國際原油價格自10月下旬以來逐步走低,石化行業成本端支撐逐步走弱,進入11月在供需雙弱的情況下,成本利潤率回落,行業生產熱度隨之下降。但從同比增速來看,存貨周轉率較10月變化不大,需求符合季節性規律,剔除季節性因素后,需求略好于上年同期水平。
整體來看,石化行業市場信心偏弱,企業對淡季存貨周轉率環比下滑保持謹慎態度,調產降負意愿較強。
全球通脹降溫,制造業低迷,衰退風險仍在
全球通脹降溫明顯。10月,歐元區CPI下降至4.2%,美國CPI下降至3.2%,中國CPI同比下降0.2%,全球通脹數據普遍低于預期值。與CPI相比,PPI增速回落幅度更大,失去價格支撐的制造業普遍較為低迷。三季度,歐元區GDP環比下滑0.1%,英國GDP環比增速0%,日本GDP增速環比下降2.1%;美國四季度GDP預期大幅下調。經合組織(OECD)在經濟展望中預計,全球GDP增速將從2023年的2.9%下滑至2024年的2.7%。OECD認為,主要經濟體普遍面臨債務的可持續壓力,雖然經濟硬著陸風險有所降低,但經濟衰退風險并未消失。
景氣區間
建議及提示
市場預期
成本利潤率轉弱疊加進入淡季,市場信心偏弱,謹慎觀望心態較強。
風險提示
國際市場提前計入經濟衰退預期,大宗商品價格二次探底趨勢明顯。貴金屬價格大幅上行反映出市場風險偏好升溫,同時也反襯出大宗商品價格處于超調區間。
一、石油和化工行業景氣概況
2023年11月,石油和化工行業景氣指數由漲轉跌,回落到101.05,較2023年10月下跌2.14個百分點,但仍處于正常偏上區間;較2022年11月上漲5.52個百分點,同比增速較10月回落0.64個百分點。
2023年11月,中國經濟呈現弱復蘇狀態。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11月份,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為49.4%,比10月下降0.1個百分點,仍處于理論收縮區間。11月,重點城市新房供應增加,需求轉入淡季,新房銷售與去年同期持平,庫存與10月持平,二手房成交環比微增。10月新增社融1.85萬億元,同比多增9108億元,貨幣M2與M1剪刀差走闊,人民幣貸款增加7384億元,同比多增1058億元,人民幣貸款余額同比增速10.9%,保持穩定。國際市場,主權債券收益率大幅回落,黃金價格大幅上升,大宗商品價格呈高位回落態勢,能源價格跌幅明顯,有色金屬(不含貴金屬)和黑色金屬同步走弱。
圖1 石油和化工行業景氣指數運行趨勢(歷史平均水平=100)
11月,石油和化工行業景氣指數環比下降2.14個百分點。分行業來看,隨著雨雪天氣的增加,出行需求減少,燃料加工業景氣指數環比下降6.71個百分點,從過熱區間跳過偏熱區間直接回落至正常區間,分行業中降幅最大。橡膠、塑料及其他聚合物制品制造業也受到淡季需求轉弱的影響,存貨周轉率回落,景氣指數環比下降1.91個百分點。受國際油價持續下滑的影響,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業景氣指數環比下降1.22個百分點,從過熱區間回落至偏熱區間。由于上下游傳導需要時間,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景氣指數環比維持正增長0.76個百分點,但環比增速較10月回落3.26個百分點。
二、熱點分析及未來展望
1.通脹降溫疊加生產放緩 警惕全球經濟衰退風險
10月全球通脹降溫明顯,下降幅度普遍超預期。10月,歐元區CPI初值較9月的4.3%大幅放緩至2.9%,為近年來的最低水平。中國10月CPI同比下降0.2%,較9月下降0.2個百分點;PPI同比降低9.4%,連續6個月下滑。10月,美國CPI同比上漲3.2%,較9月下降0.5個百分點;PPI同比增速1.3%,較9月下降0.9個百分點。
從宏觀經濟角度看,通脹降幅超預期是緊縮貨幣政策效用滯后影響經濟活動的表現。隨著北半球進入冬季,生產活動逐步減少將會增加經濟增速放緩的壓力和市場衰退的預期。11月,全球制造業普遍出現收縮的狀態,從PMI指標即可看出制造業均進入收縮區間(數值低于50):歐元區43.7、美國49.4、中國49.4。
在全球通脹降溫與生產放緩的雙重壓力下,市場信心低迷,經濟衰退的風險不斷上升,這都將加劇大宗商品價格下跌的風險。大宗商品價格的下跌會導致供給側去庫存的意愿上升,市場容易形成“價格下降-主動去庫存”螺旋,進入尋底狀態。市場走出尋底狀態仍需要依靠成本端發力。制造業需求低迷導致能源供應出現短期的邊際過剩,OPEC+減產協議能否有效執行就成為維持能源供需緊平衡的關鍵,同時也需要關注極端氣候導致能源供應緊張的可能。2024年1月底,能源價格仍存在較大反彈的機會,市場需要應對能源價格的雙向波動風險。
2.理解經濟轉型和長期可持續性
11月17日,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監管總局、中國證監會聯合召開金融機構座談會。座談會提出,要一視同仁滿足不同所有制房地產企業的合理融資需求,做到“三個不低于”(即各家銀行自身房地產貸款增速不低于銀行業平均房地產貸款增速,對非國有房企對公貸款增速不低于本行房地產增速,對非國有房企個人按揭增速不低于本行按揭增速)。同時座談會還提出,建立房企白名單機制,要求金融機構積極服務房地產“三大工程”,即保障性住房、城中村改造、平急兩用設施。金融市場支持政策是房地產供給側政策的加碼,對于穩定金融市場穩定也有重要作用。但需要注意的是,中國房地產正在向長效發展機制轉型。11月13日,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部長倪虹表示,從要素資源科學配置入手,以人定房、以房定地、以房定錢,防止市場大起大落。
過去20年,房地產在中國經濟發展中起到了關鍵作用,也是大宗商品市場需求的主要拉動力量。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潘功勝表示,傳統增長模式過度依賴基礎設施和房地產投資,也許短期內能實現更高增速,但也會固化結構性矛盾,損害增長的可持續性。當下中國正處在經濟轉型升級的時期,能源轉型、產業轉型、金融轉型同步發生,信貸增長的結構性切換必然會引發階段性的波動,這也是轉型的必然成本。對此,中國人民銀行在三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中有系統性的論述,需要注意的是中國的貨幣政策將始終保持穩健審慎的原則,銀行業將會更注重盤活存量信貸,使信貸從低效領域向高效領域切換。
2023年三季度,特別國債、地方特殊再融資債券集中發行尤其會導致短期的流動性偏緊。央行貨幣政策更加穩健中性,而財政政策發力重點要看2024年一季度,年末供給側壓力加大,逆周期和跨周期政策措施仍有較大空間,市場需要保持充分的耐心和信心。
3.石油和化工行業景氣展望
11月,受淡季的影響,石油和化工行業景氣見頂回落,整體處于正常區間。成本端的大幅波動使企業調控生產的困難增加是早有預見的情況,能源價格的雙向大幅波動還將持續一段時間。全球經濟放緩疊加通脹降溫導致年末行業壓力較往年同期要大一些,這種情況或將延續至2024年1月,但從2024年2月開始,全球央行或將陸續進入降息周期,市場信心會逐步好轉。綜上所述,12月,石油和化工行業景氣將延續回落趨勢,景氣指數仍有降至偏冷區間的可能。
附錄
1.指數結構
2.景氣區間
3.景氣指標說明
生產熱度,是根據產品的價差、開工、庫存三個基本面數據,通過行業生產熱度核心算法計算得到的景氣指標,反映企業經理人對生產經營的調整。對企業生產運行情況反映較為敏感和領先,穩定性低于成本利潤率、存貨周轉率。
成本利潤率,是反映行業投入產出水平的重要指標,在效益指標中較為敏感,穩定性最高。從微觀景氣循環周期上來說,成本利潤率高是景氣度高的證明。
存貨周轉率,即存貨的周轉速度,反映存貨的流動性和資金占用量是否合理,是衡量企業資金利用率的核心指標。其穩定性和敏感性介于生產熱度和成本利潤率中間。(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
標簽:
相關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