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南京海關統計,今年上半年,江蘇省民營企業進出口1.08萬億元,增長6.8%,占比較去年同期提升4.9個百分點至43.4%。在全球市場整體需求不振的背景之下,江蘇省民營企業如何實現韌性生長?走進一線,聽聽企業的故事。
圖為:淮安海關關員對石油機械產品開展現場監管。張昆/攝
7月20日,白馬湖畔的金湖縣驕陽似火,西派集團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內,百余名工人正在加班加點趕制一批球閥出口訂單。據公司總經理梁桂華介紹,這批球閥訂單將近200臺,等生產完畢將迅速裝船發往阿聯酋客戶手中。
“我們是一家專門從事石油鉆采設備、管線閥門、控制閥、儀表儀器生產和研發的企業,近幾年,與馬來西亞、沙特、阿聯酋等沿線國家的客戶聯系合作日益緊密,出口量也節節攀升。”梁桂華介紹,“與此同時,南京海關所屬淮安海關在原產地證辦理、通關查驗等業務上為企業提供‘一對一’輔導,助力我們安全便捷出海,企業出口信心更足了。”
鏡頭轉向昆山,隨著車間絞纜機上最后一根銅線的纏繞完畢,震雄銅業集團有限公司準備交付日本客戶的23噸絞股線完成生產。隨后公司關務將預錄的RCEP證書數據即時申報,幾分鐘就完成了審核回執接收和自助證書的打印。該批貨物價值139萬元人民幣,憑借簽發的RCEP證書,可享受進口國約41790元的關稅減免優惠。
震雄銅業集團有限公司是一家致力于銅導體深加工的民營企業,主要生產各類超細微合金絲、裸銅絲、絞合線等銅導體產品,廣泛應用于精密電子器件、醫療、航空耐高溫合金線、深海電纜等高端領域,2022年被評為“蘇州民營企業100強”。“2023年我們公司出口到RCEP成員國的貨物約6500萬元,貿易同比穩中向好,享受進口國關稅減免約130萬元。公司還有部分原材料采購于韓國,生產、銷售雙向受惠于RCEP政策紅利,對穩定區域產業鏈供應鏈分工合作起到很大的助力作用。減稅降費利好的持續釋放,使我們堅定了外貿加速回暖的信心。”公司關務胡剛說。
盡管外需“趨冷”,不同行業不同產品仍有著不同體感。近年來,全球港口基建陸續發力,國外海洋工程裝備需求旺盛,作為一家從事特種裝備、工程建設活動機械設備、海洋工程裝備等高端裝備設計研發生產制造的民營企業,江蘇潤邦工業裝備有限公司目前手中已握有不少海外訂單。7月19日,在南京海關所屬太倉海關監管下,該公司一批689噸的軌道式龍門起重機順利通關,即將啟程運往海外。
由于龍門起重機生產過程中需要用到的零部件數量多,不少是單價較高的進口特種件,若通過一般貿易方式開展進口業務,需占用流動資金較大。為緩解資金壓力,在太倉海關指導下,企業選擇通過加工貿易保稅方式將生產所需的零部件進口到國內。“以前辦公桌上的幾十本加工貿易紙質手冊,變為了現在電腦里的一本電子賬冊。 ”江蘇潤邦工業裝備有限公司關務與物流科長宋慧平說,“通過電子賬冊‘聯網監管’模式,足不出戶就能辦理賬冊的設立、變更、核銷業務。核銷周期內賬冊的進出口數量不受限制,我們可以根據客戶需求靈活選取所需原料生產,生產管理更加高效。 ”
資金問題解決了,物流成了企業考慮的另一個關鍵因素。龍門起重機多為大型重工設備,為方便這些“大家伙”便捷出海,企業通過“抵港直裝”方式,從廠區碼頭直接裝船,全程無需在港口停留等待,也避免了出現裝卸貨損的情況,進一步提升了物流效率。
為助力外貿企業拓市場、穩訂單,南京海關深入企業一線開展調查研究,現場辦公解決企業在物流運輸、通關申報、市場準入等方面遇到的難題;聚焦企業訴求,開展原產地證自助打印、AEO高級認證、知識產權等海關惠企政策培訓;持續優化口岸營商環境,不斷提升跨境貿易效率。
標簽:
相關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