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國務院國資委發布“雙百企業”“科改企業”名單,川儀股份成功入選“科改企業”名單。
據悉,“科改示范行動”是繼國企改革“雙百行動”“區域性綜改試驗”后的又一國企改革專項工程,選取改革創新緊迫性較強的國有科技型企業,在切實加強黨對國有企業的全面領導、堅決防止國有資產流失的前提下,按照高質量發展要求,進一步推動深化市場化改革,重點在完善公司治理、市場化選人用人、強化激勵約束等方面探索創新、取得突破,打造一批國有科技型企業改革樣板和自主創新尖兵,在此基礎上復制推廣成功經驗。
自2020年開展國企改革三年行動、重慶市“科改專項行動”以來,川儀股份大力推進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建設,堅持市場化改革導向,深化創新體系建設,眾多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川儀智造”精品服務于國民經濟重點領域,為實現中國式現代化提供堅實支撐,用實際行動展現科技型企業的能力與擔當。
01完善現代企業制度,打造高效運行支撐力
堅決貫徹“兩個一以貫之”要求,大力推進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建設,各級次法人企業100%實現“黨建進章程”,將黨的領導切實融入公司治理各環節,充分發揮黨委、董事會、經理層作用。大力推進管理體系和管理能力現代化,圍繞戰略、組織等“八大領域”,開展對標世界一流管理提升專項行動, “自動化儀表精益制造數字化轉型項目”獲評重慶市國有企業創建管理提升標桿項目。
02堅持市場化改革導向,厚植高質量發展基礎
推行公司層面職業經理人改革、全級次推進各級中層以上干部任期制契約化管理;持續加強“三能機制建設”,100%實現新增人員市場化招聘并建立管理人員競聘上崗機制;探索建立股權激勵、研發項目收益分紅等中長期激勵機制,實施公司2022年限制性股票激勵計劃。
03深化創新體系建設,激發科技創新驅動力
加大研發投入, 2020年以來累計投入11.08億元,其中2022年投入4.55億元,同比增長22.64%,占營業收入比7.14%。
優化創新體系,升級組建川儀研究院,完善具有川儀特色的“一部十五所”創新架構,形成層次分明、功能清晰的研發創新體系。
加強高層次人才隊伍建設,構建起從首席科學家到技術帶頭人的全系列技術創新人才隊伍。
深入推進協同創新格局,建成國內同行業領先的企業技術中心、院士工作站等10個省部級創新平臺,以此為依托,與中科院、清華大學、合肥工大等知名高校、科研院所深入開展產學研合作,積極承擔國家、重慶市重點科技攻關項目,近三年聯合開發項目30余項。
改革成效全面顯現
2020-2022年,公司實施國家級、省部(直轄市)級重點科研項目68項,牽頭或參與制修訂國家標準22項、行業標準1項,新增專利授權300余項(發明專利50余項)、軟件著作權100余項,截止2022年底累計擁有有效專利832項(發明專利275項)、軟件著作權191項,培育出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2戶,重慶市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4戶,重慶市創新型中小企業1戶。
面向行業前沿技術,精準對標攻關。打造了4個世界級產品,各大主力產品系列全面提檔升級,為我國冶金、電力、石油化工等國民經濟支柱行業發展持續賦能。面向國家重大需求,突破“卡脖子”難題。承接國家核電領域多個重大項目和國家重大研發項目,集中力量攻克儀控產品關鍵技術,7項產品打破國外壟斷,填補國內空白。面向經濟主戰場,加快國產化替代步伐。成功研發超微差壓變送器、LNG接收站低溫高壓閥門、乙烯裝置PDS高頻球閥等十余項新產品,在石油化工、冶金、煤化工、軍工、核電、新能源等領域實現國產替代。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加強新產品新市場拓展。圍繞服務“雙碳經濟”和環境治理,積極開拓食品、制藥、環保、新能源等新興市場,為改善民生和創造美好生活助力。
近年來,公司主要經營指標連創新高,2022年與2019年相比,營業收入、主營業務利潤年均增速分別為17.42%、58.01%,均領先于行業增速,公司市值增長252.36%,科技創新能力和水平得到顯著提升,眾多“川儀智造”產品為我國國民經濟關鍵領域高質量發展提供重要裝備支撐,進一步強化企業發展的技術自信、產品自信、品牌自信、價值自信。
下一步,公司將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全力聚焦主業,打造世界級產品集群,建成戰略清晰、決策科學、管理規范、業績優良的上市公司,持續建設具有國際競爭力和持續創新能力的自動化儀器儀表領先企業。
標簽:
相關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