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局3年、投入20名研發人員……今年,蘇州紐威閥門成功研發生產國內首批24寸2500磅的硬密封緊急切斷閥,再次填補國內行業領域空白! “創新一直是我們企業前進的指南針。”蘇州紐威閥門股份有限公司技術總監周桂林介紹,目前企業共有研發人員233名,擁有有效專利160多項,發明專利47項,去年僅研發投入就達到了1.5億元。 得益于蘇州高新區優質的營商環境、有力的人才扶持政策,蘇州紐威閥門乘風破浪,多個產品打破進口壟斷、解決卡脖子難題。“新的一年,我們要不斷創新,踐行‘四敢’精神,爭取五年內躋身工業閥門行業全球前三!” 擁有專利160多項 產品填補國內空白 “這是我們正在投入生產的高壓耐磨球閥,主要用于海上平臺建設,其中還包含國內首批24寸2500磅的硬密封緊急切斷閥!”走進蘇州紐威閥門的生產研發車間,技術總監周桂林激動地介紹。 眼前明黃色的鋼鐵圓柱桶(執行器)下,就是紐威閥門研發生產的高壓耐磨球閥,“比如海上開采石油時,如果遇到緊急情況,就需要使用到高壓硬密封緊急切斷球閥,10秒內阻斷,防止泄漏。”周桂林解釋道,企業布局該產品線已有三年時間,投入了20名研發人員。 作為一家制造型企業,“創新”二字始終是紐威閥門前進的指南針。“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我們一直非常重視產品的研發升級,目前企業共有研發人員233名,去年研發投入達到1.5億元。” 周桂林介紹,目前公司擁有有效專利160多項,發明專利47項,擁有多項自主知識產權核心技術,多個產品打破進口壟斷,持續填補國內空白,解決了卡脖子難題。 其中比較典型的就是低溫閥產品,在紐威閥門的超低溫實驗室,一批產品正在低至零下196℃的極端環境下測試,周邊被一層厚厚地白霜包裹。 “液化天然氣行業使用的低溫大口徑蝶閥、高磅級球閥等產品,過去都依賴進口,現在我們研發的這些產品已完成鑒定并成功應用于國內多個接收站,低溫閥產品更是遠銷海外。”周桂林說道。 為了保證產品品質,紐威閥門在研發、生產整個流程環節還實現了全程數字化。“我們2019年實現了2到4寸閥門從焊接到裝配半自動化操作。”蘇州紐威閥門鑄鋼閥制造一部技術員丁凱雷以生產一臺閥門舉例,以前全流程需要一周時間,現在僅需一天,“勞動強度降低,效率也更高了!” 開年以來,蘇州紐威閥門干勁十足,今年1月份的訂單承接,同比大幅增長,創歷史新高,取得開年紅!“我們企業現在年生產能力達60萬臺,年銷售收入近40億元,產品銷往全球90余個國家。” 周桂林表示,隨著能源行業正從傳統石化向清潔能源轉型,企業也正在探索液氫閥門領域,“新的一年希望研發出更多新產品,創新永無止境!” 爭做行業領先、全球前三 背后底氣從何而來? 1997年扎根蘇州高新區,如今紐威閥門已經成為國內工業閥門制造領域龍頭企業,擁有員工3000多名,產品覆蓋球閥、蝶閥、閘閥、截止閥、止回閥等十余種閥門系列;同時憑借在知識產權領域的突出優勢,成功入選2022年度“國家知識產權示范企業”。 “我們企業對于技術研發人才有很大的需求,蘇州政府一直積極幫助我們進行招聘工作,拓寬招聘形式。”周桂林介紹。 同時,各種人才扶持政策也十分有力。“我們很多人才成功申報了姑蘇重點產業緊缺人才認定,有實惠的資金補助,也有提高公積金購房貸款額度等等。”周桂林說,正是因為蘇州這些實實在在的措施,幫助企業留住人才,促進企業發展。 “栽下梧桐樹,引得鳳凰來”,優質的營商環境、有力的政策扶持是最好的“梧桐樹”,企業發展穩健,不僅得益于自身聚焦實業、做精主業、改革創新的精神,更離不開高新區這片豐富的創新創業沃土。 春節以后,蘇州市和高新區連續舉辦多場高規格的動員大會。其中,蘇州市數字經濟時代產業創新集群融合發展大提出,要推動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聚力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和全球影響力的產業創新集群。 對此,周桂林信心滿滿:“作為本土企業,在蘇州這片創新創業的熱土上,我們要繼續踐行敢為、敢闖、敢干、敢首創的‘四敢’精神,爭取五年內躋身工業閥門行業全球前三,打造百年紐威、百億紐威!”
標簽:
相關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