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自治區人民政府關于2021年度自治區科學技術獎勵的決定》正式印發,經過形式審查、初評、復評、終審等多環節“闖關”,最終86項科技成果脫穎而出獲得獎勵。其中:自治區科學技術重大貢獻獎1項,對外科學技術合作獎2項,自治區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等6項、二等獎25項、三等獎52項。
吳忠儀表有限責任公司“耐磨耐蝕高頻嚴密切斷球閥關鍵技術和工藝裝備自主創新及產業化“項目榮獲自治區科技進步一等獎,主要完成人為:馬玉山 、王學朋、常占東、劉海波、賈偉榮、徐喜龍、賈 華、朱耀龍、徐 樂、馬小春、何 濤、徐常璽、 朱少兵、張明明、李小娟。
創新已成為寧夏最鮮明的時代特征,86項獲獎成果是全區深入實施創新驅動戰略、奮力打造科技創新高地的靚麗成績單。此次獲獎項目呈現出三大特點。一是企業創新主體地位更加凸顯。本次獲獎項目中,企業牽頭完成的項目占30%以上,尤其是獲得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的6個項目中,4個由企業牽頭完成,反映出企業是全區創新活動當之無愧的主力軍,如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項目“耐磨耐蝕高頻嚴密切斷球閥關鍵技術和裝備自主創新及產業化”,研發了應用于煤化工、冶金和石油煉化等裝置中的耐磨耐蝕高頻嚴密切斷球閥,實現了嚴酷環境下高端控制閥的進口替代。二是東西部科技合作成效更加明顯。本次獲獎項目中,通過東西部科技合作聯合完成的有55項,占64%,明顯高于往年,協同創新契合寧夏實際,如科學技術重大貢獻獎項目“六盤山特困區特色產業精準扶貧關鍵技術集成應用”,聚焦草畜、冷涼蔬菜、小雜糧等產業,引進篩選新品種46個,創新集成新技術56項,構建實用新型生產技術體系31項。三是基礎研究得到更加重視。近年來,我區持續加大對基礎研究的支持力度,取得了一批重要成果。本次獲獎項目中基礎和應用基礎研究類29項,占比32%,如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項目“枸杞基因組與重要農藝性狀基因研究”,制定出國際枸杞DUS測試指南,首次破譯了枸杞基因組密碼,揭示了枸杞的起源與演化路徑,對枸杞功能基因使用、新品種定向培育等具有重要理論意義。
標簽:
相關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