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聲隆隆的生產車間,一排排灰色的耐磨球閥整齊排列,即將運往新疆等地。“最近企業‘采用特種復合耐磨材料的苛刻工況用閥門’項目獲得省科技二等獎,憑借這一新技術,超達閥門又簽下了4000萬元耐磨球閥的新訂單。”近日,超達閥門總工程師邱曉說道,截至8月底,企業產值達7億元,已接近去年的全年產值,其中迭代升級的耐磨球閥訂單占7成,成為企業新的增長點。
該項目正是超達閥門和蘭理工溫州泵閥工程研究院、蘭州理工大學、湖南大學等科研院,針對在市場中發現的技術難點,協同創新的產物。與國內外同類產品相比,使用壽命提高了3倍以上,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在光伏、石油化工、煤化工等國家重大工程項目中實現耐磨球閥的國產替代。
過去十年來,企業四次迭代技術,不斷突破耐磨球閥的硬度和耐磨性。而這背后是超達持續加大科技研發投入,聯合各創新資源,攻克關鍵核心技術的不懈努力。“每年研發投入占產值比例達到5%,這次獲獎也是企業10年來第9次獲得省科技獎。”超達閥門總工程師邱曉說道,公司依托超達系統流程裝備省級重點企業研究院,聯合院校、科研院所等平臺,集聚專業人才等優勢資源,開展協同創新攻關。
在邱曉來看來,企業的創新驅動發展得益于“以客戶需求為導向的創新”和大院名校的有力“助攻”。這半年多來,邱曉來頻頻出差到鎮海、江蘇、內蒙古等地,深入閥門應用現場,了解市場技術需求。
此次獲獎的項目,也源于邱曉來在交流閥門技術時,發現客戶對苛刻工況下閥門需要強烈。為此,超達閥門聯合蘭州理工大學溫州泵閥工程研究院、蘭州理工大學、湖南大學的專家,針對大型工業裝置介質含大量硬固體顆粒、高流速、高沖刷、高溫、高壓、強腐蝕的苛刻工況,研發多種復合強化耐磨材料和涂層材料的制作工藝,開發多種適用于苛刻工況的控制閥門及具有自動密封功能的氣動閥門。
企業出題,科研院所解答。一邊是掌握市場需求動向的企業;一邊是擁有研發設備,擅長基礎研究的科研院所。雙方各取所長、強強聯合,加速了技術與產品的“雙向奔赴”。在協助企業攻克技術的過程中,蘭州理工大學溫州泵閥工程研究院組建了6人的技術小組來共同破解這道難題。“想要提高球閥的耐磨性,必須找到合適的材料。這種材料不僅要具備低摩擦系數,還要與球閥表面的高硬度涂層相結合。”技術部部長陳志林說,經過反復調節、測試,技術小組從石墨烯中提取了類金屬材質。
標簽:
相關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