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交通運輸作為經濟發展的主要功臣之一,得到了快速的發展。而橋梁作為連接交通線路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橋梁作為公共交通的重要載體,對區域交通的通暢運行、社會經濟發展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隨著社會經濟的飛躍式發展,橋梁交通流量快速提升,橋梁安全危害影響加劇。橋梁因為惡劣使用環境、荷載作用、年限過長等因素導致橋梁損傷,產生病害,威脅橋梁安全,引起橋梁事故。
近幾年來,橋梁安全事故屢有發生,社會影響巨大,人民生命安全危害后果嚴重。交通運輸部《關于進一步提升公路橋梁安全耐久水平的意見》交公路發〔2020〕127號規定:“2025年底前實現跨江跨海跨峽谷等特殊橋梁結構健康監測系統全面覆蓋。到2035年,公路橋梁建設養護管理水平進入世界前列。”
為了實現各階段橋梁生命線狀態的可知性、可測性,及時了解、掌握橋梁的健康動態與安全狀態,驗證設計理論并指導后續同類型橋梁的設計,對其建立一個科學的運營期健康與安全監測系統顯得尤為重要。
以前的橋梁安全性檢查方法,主要是技術人員到橋梁、道路現場定期檢查,工作效率低,且目前公路橋梁管理系統數據采集基本上以人工采集為主,需要肉眼觀察橋梁各部分情況,再加以人工記錄錄入,準確性較差。而且由于橋梁的數量巨大,檢查方法無法對所有橋梁進行有效的評估,時常遺漏一些危橋的重要信息,從而造成一些本可以規避的風險。
隨著物聯網、大數據、智慧城市的不斷深入發展,對橋梁的健康安全監測、重要結構部位的養護,都已離不開對傳感器的應用。一些可靠、精確和便宜的新型傳感器的開發和應用(如壓力傳感器、位移測量傳感器、應變測量傳感器、振動測量傳感器等),有力推動了橋梁健康安全監測智慧化的發展。
今年7月,由無錫市市政和園林局、東南大學合作申報的《城市橋梁數字孿生監測系統設計標準》獲江蘇省住建廳批準立項,標志著與該項目同步編制的省標準正式落地,金匱大橋數字孿生監測正是全省首個試點。
金匱大橋上將安裝上120個左右不同類別的傳感器,實現全方位實時監測。安裝的傳感器包括溫濕度傳感器、傾角傳感器、裂縫計、靜力水準儀、超聲波流量計等,利用這些傳感器可獲得橋梁運行中位移、振動、應力、荷載等全維度數據。
據悉,作為“物聯網之都”的無錫,橋梁健康監測系統開發較早,蓉湖大橋、開源大橋和蠡湖大橋等橋梁都已安裝上傳感器,可實時更新每座橋梁的基本信息、病害情況及養護記錄等。
隨著經濟的發展,我國橋梁建設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高峰,為經濟建設提供了有力的交通運輸保障。據統計,2017年全國橋梁總數突破了100萬座,包括高鐵橋梁,城市大型立交橋等。
現代化的橋梁安全監測系統運用多種現代先進技術手段,通過傳感技術、通信技術實現對橋梁狀況進行實時監測。再對各種類型橋梁的監測數據進行深層次的分析,在橋梁安全狀況出現異常時及時發出預警,預防橋梁出現安全事故,確保橋梁正常運營。
隨著中國基礎設施建設的一日千里,對橋梁、軌道等工程健康監測日益受到關注。通過在橋上安裝各種傳感器,采集應力、位移、加速度等數據,可以排除人工操作的不穩定性。業內人士認為,這至少是一個每年數千億元的產業,如果將該模式拓展到軌道、涵洞等領域,將會是個萬億元的行業。
標簽:
相關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