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中國電力技術市場協會團體標準制訂計劃的要求,《電池儲能系統集成技術規范》和《梯次利用電池儲能系統的安全性要求》兩項用戶側儲能相關團體標準已完成征求意見稿,現征求意見。
《電池儲能系統集成技術規范》
本文件根據國家能源局《關于加強儲能技術標準化工作的實施方案(征求意見稿)》精神,由中國電力技術市場協會根據行業需求制訂。參考GB/T 14598.26 量度繼電器和保護裝置 第 26 部分:電磁兼容要求;GB/T 14549 電能質量 公用電網諧波;GB/T 15543 電能質量 三相電壓不平衡;GB/T 15945 電能質量 電力系統頻率偏差;GB/T 19862 電能質量監測設備通用要求;GB/T 24337 電能質量 公用電網間諧波;GB/T 34120 電化學儲能系統儲能 PCS 技術規范;GB/T 34131 電化學儲能電站用鋰離子電池管理系統技術規范等規程編制。
本文件規定了用戶側儲能系統集成的相關術語定義、技術總則、技術要求、接入電網等級及接入方式、安全設計、電能計量等。本文件僅適用于10kV及以下電壓等級接入,單位并網點儲能功率不超過5兆瓦(2h)的用戶側儲能系統。
系統集成技術總則:
1.用戶側電化學儲能系統不應降低所接入用戶和公用電網的供電可靠性、可操作性和安全性,不應影響用戶的正常用電。
2.用戶側電化學儲能系統應用模式包括用戶側電能管理和參與電網需求響應、輔助服務等模式.儲能系統的功率控制策略及遠動設備應滿足應用模式的技術要求。
3.用戶側電化學儲能系統集成設計,在滿足技術要求的情況下,應選擇節能、環保、高效、安全、可靠、易維護的設備。
4.用戶使用移動式儲能設備在同一用戶內以流動等方式給用電設備提供臨時、備用電源時,在接入點必須安裝有智能并離網轉換設備。
4.用戶側電化學儲能系統集成設計時,應安裝可閉鎖、具有明顯開斷點、可實現可靠接地功能的開斷設備、可就地或遠程操作。
系統集成保護技術要求:
1.用戶儲能系統集成的保護應符合可靠性、選擇性、靈敏性和速動性的要求。
2. 用戶儲能系統保護的配建及整定應與電網側保護相適應,與電網側重合閘策略相配合。
3.用戶儲能系統應配建防孤島和逆功保護裝置,防孤島保護應與電網側線路保護相配合,配建的逆功保護設備,當檢測到逆向電流超過額定輸出的 5%時,儲能設備應在 0.5s~2s 內停止向電網線路送電。
4.用戶儲能系統的并離網轉換設備必須符合國家標準及電力行業的規程和規定。
5.儲能系統應以單點方式接入配電網。接有儲能系統的低壓配電臺區,不能與其他臺區建立低壓聯絡。
6. 電池儲能系統并網點處的保護應與所接入電網的保護協調配合,電池儲能系統的接地型式與接入電網的接地型式一致,不應抬高接入電網點原有的過電壓水平和影響原有電網的接地故障保護配合設置。
7.電池儲能系統設備應滿足相應電壓等級的電氣設備絕緣耐壓要求。
《梯次利用電池儲能系統的安全性要求》
本文件根據 GB/T 1.1-2020《標準化工作導則 第 1 部分:標準化文件的結構和起草規則》給出的規則起草。參考GB/T 2423.4 電工電子產品環境試驗 第 2 部分:試驗方法 試驗 Db 交變濕熱(12h+12h 循環);GB/T 2423.17 電工電子產品環境試驗 第 2 部分: 試驗方法 試驗 Ka:鹽霧;GB/T 28046.4-2011 道路車輛 電氣及電子設備的環境條件和試驗 第 4 部分:氣候負荷;GB/T 36276 電力儲能用鋰離子電池;GB 38031 電動汽車用動力蓄電池安全要求;GB 51048-2014 電化學儲能電站設計規范等規程編制。
本文件規定了儲能系統用梯次利用的鋰離子電池的安全要求。本文件適用于用戶側儲能系統用梯次利用的鋰離子電池。
儲能系統安全要求
1.溫度控制要求。集裝箱儲能系統應具備溫控系統,每個集裝箱內部溫度均勻度不高于 10℃,多個集裝箱并聯使用時,各個集裝箱內部溫差不得大于 10℃。
2.通風系統。儲能系統所在的密閉空間(如集裝箱)應具備動力通風系統,當探測到可燃氣體濃度大于其爆炸下限(體積分數)的 20%時,應自動啟動通風系統,換氣體積應達到密閉空間體積的 2 倍。
探火和報警系統:
1.儲能系統安裝固定式自動探火和失火報警系統。應設置使用感煙探測器、感溫探測器等單獨或組合的探火系統,當開始發生火災時能迅速地探出火災征兆,并發出警報。
2.儲能系統應具備早期熱失控預警系統,對電池運行數據實時分析,甄別電池運行異常數據,一旦電池電壓、電流、溫度發生異常變化,發出警報并注明緣由。同時采用氣體探測器或電解液泄露探測器或多種探測器組合的探測系統探測環境中熱失控或電池失效特征氣體,當濃度超過常規數值時,發出警報。
滅火系統:
1.集裝箱儲能系統內部應具備滅火系統,當單體電池發生熱失控的 30s 內應能及時采取滅火措施,且在 1min 內消滅明火。滅火劑量和控制系統應能保證該系統在電池復燃時能再次釋放。滅火系統可采用如下形式:(1) 全氟己酮固定式滅火系統;(2)壓力水霧固定式滅火系統;(3)七氟丙烷滅火系統。
2.對于電動汽車用電池包組成的儲能系統,應在電池包內設置滅火系統。
冷卻液泄露探測系統:
對于采用液態冷卻的儲能系統,應設置有探測冷卻液體積或冷卻液泄露的探測系統,當泄漏時能夠在3min內發現并報警,或在泄露不超過總體積的10%時發出警報。
標簽:
相關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