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9月15日,中國通用機械工業協會與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在北京、杭州等地以現場+視頻方式組織召開了由上海核工程研究設計院有限公司與浙江三方控制閥股份有限公司共同為“國和一號”示范工程研制的“核一級非能動余熱排出流量控制閥(規格:DN400 CL1800,型號:400H1GQVF15Y320H.0)”產品樣機鑒定會。鑒定會由中國通用機械工業協會會長黃鸝和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原總工程師隋永濱共同主持。
鑒定委員會專家組由來自中國核電工程有限公司、生態環境部核與輻射安全中心、國家核電技術有限公司、中廣核工程有限公司設備采購與成套中心、國核示范電站有限責任公司、三門核電有限公司、山東核電有限公司等單位的專家組成。
與會專家聽取了產品樣機設計技術要求和研制總結匯報,查閱了相關技術文件資料。會前,部分專家考察了生產和試驗場地,見證了樣機部分性能試驗。專家組認為,研制單位研發能力強,制造工藝裝備齊全,試驗檢測條件完善,質保體系運行有效,具備批量生產能力。樣機結構設計合理,材料選擇適當,技術參數和性能指標滿足設備規范書和相關標準要求。
經質詢和討論,鑒定委員會形成如下鑒定意見:共同研制的核一級非能動余熱排出流量控制閥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填補了國內空白,各項性能指標達到國際同類產品先進水平,可在CAP1400/CAP1000及其它核電機組推廣應用。
作為我國三代核電自主化標志性成果,“國和一號”是國家16個科技重大專項之一。“國和一號”的安全性、經濟性、環境相容性達到世界先進水平,通過‘國和一號’核電機組的研發,形成了一大批新材料、新工藝、新裝備、新技術以及配套的知識產權、技術標準。設備自主化設計和制造不僅使得核電站經濟性提高,也提供了更可靠的資源保障。在“國和一號”等三代核電技術帶動下,國內裝備制造企業完成了從不會到會、裝備制造能力從二代核電到三代核電的躍升。
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國和一號”,是核電領域的又一張國家名片。近年來,中國通用機械工業協會積極聯系終端用戶、制造企業、研究院所以及其他關聯單位,組織協調全產業鏈企業集智攻關,通過聯合研發、協同創新等模式,通力合作、精準攻關,力爭實現核電產業鏈的自立自強、自主可控,積極助力“國和一號”“華龍一號”裝備國產化,走出國門,為世界提供中國裝備、中國技術、中國方案。
標簽:
相關信息